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闲聊话酒
作者:王广彬  文章来源:婺源文化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9 12:50:20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闲聊话酒

王广彬

    婺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书乡、茶乡之雅誉。此外,尚有一个酒乡之称,至今都一直鲜为人知。婺源人嗜茶,而且也好酒,历史习俗亲朋来了都必须以茶相敬,这倒是无可争驳的事实。婺源人其之所以好酒,主要是坚持一条穷不丢书的传统信理,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才能改变门庭,才能提高身分与地位,所以,家最穷也得让子弟读书。婺源自古以来就有茅屋书声响的雅号,读书人一多,茶与酒便自然而然地与读书人挂上了号。茶提神,酒促兴,因之诗、词、歌、赋、文章也就立马主动上钩,自觉和茶酒相互联姻了。自茶酒被社会纳入应酬后,婺源的茶酒消费量便与日俱增,因之,也就刺激了种茶和酿酒业的发展,并超过了周边市县。

    婺源人嗜茶就种茶,好酒自然学会酿酒,如晓容、篁岭、坑头、赋春等地的传统老水酒,和段莘一带的封缸酒无不令人叫绝,不但清澈见底,入口芳醇,且后劲力大,被人们誉之为玉液琼浆,人间甘露。还有清华婺酒、清华大曲、婺源红等,都是按传统工艺流程,所酿造的婺源产省级名酒。近年来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其质量也就可见一斑。

    酒虽被社会认可,但它并不完全是好东西。喝,也要把握分寸,适人适量,有兴即止,才能身神获益。反之,滥饮、豪饮、狂饮必会损元乱性,惹祸招灾,为害不浅。

     酒自介入社会,源远流长,喜庆必需,饮者过众,自然而然地也就滋生了五颜六色、绚丽多姿的“酒文化”。酒的雅号可不少,诗大雅(早麓)称作“黄流”,汉焦延寿称之为“欢伯”。元好问在(望月轩)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还有称作玉液、流霞、红友、绿醪、金波等美名的。佛教信徒对酒用的隐语是称“般若汤”,社会名流也有人称酒为“曲星”,人们即把好酒冠名为“曲秀才”或“青州从事”,把劣酒即贬之为“平原督邮”。

    好喝酒的人通常称之为酒仙,亦贬之为酒鬼。杜甫《饮中八仙歌》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上酒中仙。好酒的人也称酒兵,是因酒能壮胆,出奇制胜,攻强克敌。三国时曹操也曾嗟叹人的生命之短,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名句。另外,还有许多关于酒的故事,难以一一尽述,只从中择一供读者欣赏。

    相传从前有个爱喝酒的人,有宁可一天可以不吃饭,不能一天不喝酒的怪癖。一天去酒肆沽酒,店老板不知老板娘是否在酒中掺好了水?又不好明问,只好打哑谜说:沧海桑田事若何?(掺水没有),老板娘心领神会答说:北方壬癸早调和(已掺水了),顾客听出了名堂,也立马接口说:有钱不买金星丽,(此句出于千字文中金星丽水句,意思是说,我有钱也不能买水),老板扑哧一笑,答道:对面青山绿更多。开明对他讲,对面酒店的水比我掺的还多, 买不买由你。

    酒的魅力能触及人文社会,宫廷士庶,山水花鸟虫鱼,凡释放出来的火花都属于文化。酒文化系多边文化,繁花似锦,诸如文人雅士宴席上行的酒令,平民百姓轮番把盏集兴上的划拳,都带有祝福和向往,出句也很幽默,雅俗共赏,非常有趣。

    酒店叫酒肆、酒楼,也叫酒家。店里跑堂上菜的叫酒保。门前高挑的望子叫酒旗或酒帘。用筹码记数的叫酒筹。喝的举止动态雅劣叫酒德或酒品。再如列入成语的如觥筹交错,杯盘狼藉,传杯弄盏,酒逢知己千杯少,酒色之徒,酒囊饭袋,酒醉饭饱和寒夜客来茶当酒等,也五花八门。还有把酒编成“贵妃醉酒”和“鸿门宴”、“群英会”等戏剧搬上舞台的,收入小说的有“三碗不过岗”和“醉打蒋门神”等都写得活灵活现,如现其人,形象逼真。编入民间故事的则枚不胜举,层出不穷,据此,应该说酒文化是光辉灿烂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