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作者:江仲俞)
文章来源:http://blog.jxnews.com.cn/system/2010/05/26/011390612.shtml江仲俞的博客
又是旅游黄金季节,我来到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在农民书法家俞汉寿的店里买了一把折扇,请他上书两句话:“学□精神通广大,家从清俭积平安。”
方框“□”内有一个字,这里先不写出。这两句话是从承忠家的老屋里抄下来的。
去汪口村的前一日,我来到了中云镇政府所在地中云村。这是承忠的家乡。他父母现在住的地方是一座半新半旧的房子。我要他带我去看他家的祖居屋。他曾多次说,他家老房子在中云一带有点名气,光绪年间婺源的知县送一块匾额给他的祖上迪卿先生,上有“蕴藉如山”4字,现在还挂在祖居屋里。
拐过几条巷,来到了老房子里。祖屋里还住着几家人,都是承忠的胞兄或堂兄。进入屋内,看见正堂门口有一个院子,院子三面雕梁画栋。右边挂着的就是那块“蕴藉如山”匾额,中间一面,木头雕刻成22个字。
这22个字中,8个字在中央:“读书启后孝友传家”。 8个字的右边是“学□精神通广大”,左边是“家从清俭积平安”。我说,仅这22个字,就价值连城,因为在徽式心民居中,木雕的家训放在建筑上,并不多见。
但是,这22个字中,“积”字已经没有了,而“□”内的字很古怪,有点像‘巨’字,又有点像‘臣’字,即“官”字除去宝盖头的部分。
承忠说:“那个空了的地方是个‘积’字,这是我父亲告诉我的,他说,当时住这里的人砍了柴火来,就搁在这里,柴火把这个字压掉了。”
他接着读“学□精神通广大”这句话:“学巨精,神通广大。”
我一想:“不是这样,那不是一个‘巨’字。这句话和‘家从清俭积平安’是一个对子。”
他不赞同。我坚持自己的理解。我说:“学对家,精神对清俭,通对积,广大对平安。应该是一个对子,所以这个像‘巨’字的字,应该和‘从’字词性相同,意义相偕。”
经我这么分析,他觉得很有道理。
他的二哥住还住在老屋里,听到我们争论,便说:“我问过很多人,也查过古老字典,那是一个‘以’字。古代的‘以’字也是这样写的。”
我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觉得‘以’字和‘从’字的词性词义都不相配。
承忠越来越认同我的分析。但他也不知道那个像‘巨’字的字,到底是什么字。
晚上,县委办公室主任何宇昭请我们吃饭。何宇昭是我的同学。他练书法多年,造诣很深。我对承忠说:“晚上让宇昭认一认这个字。”
宇昭同时宴请的人中,还有一个广州一所大学的党委书记。酒过三巡,我和承忠把那个类似‘巨’字的字说了出来。我说了一句:“就是繁体字师字左边少一撇。”
那个党委书记立即拿起笔和纸来,把这个字写上,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是个‘以’字!”
他的说法和承忠二哥说的一样!
我说:“我觉得不对,不通。”
宇昭是主人,坐在主席,右首就坐着党委书记。宇昭已喝了很多酒,他拿着一瓶白酒,准备给客人倒酒时,忽然很肯定地说:“就是‘师’字!”
我一听,恍然大悟:“这就对了,就是一个‘师’字!”
宇昭说,古代的师字的一种写法就是这样的。
承忠也一拍大腿:“是啊!简直太绝了,一字之师啊!我认了40年的‘巨’字,今天终于改正过来了。我祖宗知道了,一定会高兴的。今天真是我全家人的喜庆之日啊!”
他起身敬宇昭的酒,也敬我的酒。大学党委书记也很高兴,起身敬我们的酒,他说,他到婺源来旅游,不仅看到了美丽风光,更感觉到了婺源深厚的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