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婺源徽商的八大特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9 14:50:25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婺源徽商的八大特点


烟雨梧桐

 

 

    一是贾而崇儒,重文兴教;二是贾而崇义,积德行善;三是讲究商德和修养;四是善于精心筹算,审时度势;五是重视智力投资,讲究经营谋略;六是前店后坊,小本经营,力求做到产购销一条龙服务;七是重生意经营轻家庭别离;八是多年轻营积聚下来的钱财主要用于在家乡故里置田做房,怡养晚年,而不愿把钱转投到城镇的扩大再生产上去发展资本主义。不少人还出居资兴办学院,重文兴教或乐善好施,举办善事,造福桑梓。

      胡贯三祖孙五代是西递徽商的姣姣者,也是“徽、儒、官”三商融为一体的典型代表江南六大首富之一的胡贯三,官封正三品,通仪大夫,经商数十年,号称拥有“七条半街”店铺,“三十六典当”资产,一生最讲究商德和修养;他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三句话的商德;他颂扬“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十二字的人生哲学;他重视“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人生途径。他出生重礼学,敦礼教的家庭,继承祖先遗训,崇文尚义,造福桑梓,恤灾扶困,福及乡党,誉为“明经胡氏诗礼孝义人家”。

      据方志、族谱记载:“胡贯三之祖父丙培公曾捐资修建西递至石山两个自然村长达7.5华里的青石板路和外六都的横岗凤凰桥;胡贯三的父亲应海公(官封正三品,通义大夫)和叔父应鸿公除共同捐资村前村后的修桥补路外,还在乾隆初期重建了村口的“梧赓桥”;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胡贯三所做好事,更是枚不胜举。他生于雍正癸酉年(公元1733年),殁于乾隆甲寅年(公元1794年),是一位典型李唐后裔、徽商泰斗。他继承父祖遗风,乐善好施,除了捐资修建长268米、16个洞孔的歙县太平桥和休宁齐云山登封桥以及黟县渔亭普济桥外,还带头捐助重资倡建了黟县碧阳书院和西递村口的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的“明经祠”,时还修造了休、祁、黟三县九处大路160余里。胡贯三有三子一女,长子尚熷,字如川,官至从二品,除了捐造西递村口的魁星楼、文昌阁和潭口村的癸酉桥外还继承父志偕同二弟尚焘捐银一万五千两,两次扩建黟县碧阳书院和县城的东岳庙。三子胡元熙官拜正三品通议大夫,曾任杭州知府,上书房行走。道光甲申年(公元1824年)捐巨资主修《明经胡氏西递壬派族谱》,次年初完稿并请了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岳父曹公振镛(歙县雄村人)撰写《族谱序》。胡贯三的孙子胡积堂、胡积成捐资重修村口的“七哲祠”和“凌云阁”以及黟县城乡最大的牌坊——“节孝总坊”。胡积堂毕生经商,晚年专著文章,为国内有名的收藏家和鉴赏家,被列为《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和《中国读书大辞典》。胡积堂生有八个儿子,均为弃商耕读,兴办私塾学堂。清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胡贯三已去世十四年),朝廷颁发了《奉天诰命》,其中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元熙之父胡贯三,字学梓,捐建书院,造桥筑路,恤灾扶困,福及乡党,善行所及,礼仪兴焉。躬淳厚,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为贻谋之方。兹以尔子克襄王事,贾而崇义,乐善好施,特赠尔为通议大夫,锡之诰命,于戏!”综合上述,可见西递的鼎盛时期在清初,它与徽商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商业的迅速崛起又与儒学的普及推动戚戚相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