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江西日报] 醉入婺源,四问“乡村旅游”(图)
作者:廖晓华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3 21:03:44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江西日报] 醉入婺源,四问“乡村旅游”(图)

江西日报记者 廖晓华  发表时间:2006年4月13日


 

  “对不起,您只能住一晚,明天的房早已预定完。”3月29日傍晚,记者到婺源县城某酒店入住时,前台服务员礼貌地说。

  从婺源回来整整一周。驴友说,江岭满山嫩黄的油菜花,已经慢慢结籽。记者让思绪重返婺源,打量在“中国乡村旅游年”的春天,“最美的乡村”告诉我们什么?

  江湾:古村落与新农村

  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是婺源古村落的共性,也是婺源最为旅游者认知的特色。

  跟“千古一村”乐安县流坑村一样,江湾的民风也极为淳朴,每家每户的房门都敞开着,而江湾的整洁为流坑所不及。当然,江湾有成熟旅游区商业化的一面。好几户人家的水缸旁,放着鼓励游客投币祈福的提示牌,与古村淳朴的氛围有些微不协调。

  在古村吃农家饭是一大享受。江镇中家隔壁的“永思农家饭庄”,有个小院取名“庆丰园”,一个拱形的门有点苏州园林的味道,里面种着观赏的花木盆景,也有可食用的蔬菜瓜果。女店主告诉记者,最近去她家吃饭每天都要预定。

  江湾镇党委书记汪学群透露,仅仅因为乡村旅游,去年江湾人均增收500多元。婺源县副县长詹显华总结了乡村旅游给婺源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几个“新”:新产业,去年旅游收入达到3.9亿元;新农民,从种地到农民导游、农民老板,以新观念带动一方致富,农家旅馆老板大都上网做生意;新村镇,旅游业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新风尚,旅游者的到来使农民观念更新,素质更高。

  旅游促进了古村的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喜悦;商业化时代如何保持古村的原味?是一个问题;发展旅游业如何避免竭泽而渔的误区?是一门学问。

  李坑与晓起:生态喜忧

  李坑的小桥流水人家,似乎要比江南第一水乡周庄要好。周庄有双桥,有沈万三故居,可是它的水是浑浊的;而李坑的水是清澈透明的。虽然李坑的桥很简单,大多为山民用原木漫不经心搭建而成。可是那涓涓小溪、青石板古道,与依山势夹溪而筑的民居,构成的水墨画还是隽永异常。

  有李坑之喜,也就有晓起之忧。晓起以“天人合一”著称,是婺源最早开发旅游、知名度最大的地方。据称,3月25日这天就接待了超过6000位游客。

  晓起分上下,之间由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连接。行走在古驿道上,上下晓起都依山飘雾,驿道两旁金黄色的油菜花灿烂绽放,真有点应接不暇。说到这,记者不禁要为那些跟团旅游的朋友感到惋惜了,在下晓起,几个导游都说上晓起没啥可看,在下晓起转转就带团匆匆离去。游客错过了这片油菜花海,错过了云雾缥缈把晓起装扮成的人间仙境,更错过了上晓起那片古朴的村落和茶文化,恐怕,他要对晓起失望呢。

  另外,由于早期粗放型的开发,以及开发的过度(我不得不用这个词),下晓起的水质受到令人遗憾的破坏。刚进景区大门,还未进村,就看见沿江的房子几乎都被改建成了饭馆。

  浑浊的江水很难配上“最美乡村”几个字。看来,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损害值得重视。毕竟,生态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

  大鄣山:“适度开发”总相宜

  大鄣山卧龙谷是一种原生态的美。高山峡谷,潭池溪涧,青藤古树,飞瀑流泉,所有的景物,都那样自在本真的呈现出来。景区服务设施也完全呈现出亲近自然的表情。餐厅、园门均为木质,别墅的外观或为原木、或用卵石包装好,谷内那些游步道以及桥梁,也借着树木、古藤、卵石的伪装,显得野趣盎然。总经理吴向阳说,所谓“亲近自然”,应该是情侣间那种惟恐碰伤对方的深情却柔和的“轻吻”,温馨,淡雅,又悠远。

  可惜,大鄣山也有败笔。从谷口往里走一个多小时,突然发现一幢现代建筑突兀在眼前,让沉浸在原始氛围中的记者为之一惊,导游说,那是座小型水电站。再往上走,是大鄣山最大的雌雄飞瀑,雄瀑落差240米,据说是国内落差最大的,可我们从导游那里得知,雄瀑的水被电站引去发电,只有周末,景区花钱把水买回来才能见到。

  下来问吴向阳,他也为此头痛。他说,那个小水电站全年毛收入几十万,上交村委会8万元;而景区去年给乡村上交,仅资源费就达18万元,税收42万,还给当地村民支付劳务工资60多万,今年仅资源费一项就可以翻番。他也想通过收购电站进行资源整合,可是交涉多次,至今未果。

  要看到更清静、更天然的大鄣山之美,还有待时日。

  江岭:如何可持续发展

  江岭的田园风光,是婺源春天最精彩的乐章。站在盘山公路的高处,一望无际的梯田里“一路山花开上天”,景色之壮观,令人震撼。间或一两个草垛点缀其中,对面山腰围着一袭薄纱时放时收,那是雨中飘动的云雾。朋友都说阳光下的江岭最美,可那是他没领略雨中江岭的韵味。

  有一个人想得更多。吴向阳发现,江岭一直以来实行免费游的机制,存在服务设施奇缺,游客缺乏引导以及景观资源破坏等问题。他认为,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适度开发,走一条农民办旅游的全新道路。

  按照吴向阳的计划,除了门票收入,江岭景区收益主要通过住农家客栈、食农家饭、观农家民俗表演、购农家土特产和乘观光车来获得。开发者进行规划、投资建设、组织客源、把关质量,农户家庭成为接待客栈,农户提供场所、配合整治环境、按标准提供服务、参与利润分成。这样,农民变成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服务者,也成了旅游产业的最大受益者。

  经过几天实地考察,记者发现,婺源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最早实施的包断式经营,开发商将固定租金交给乡村,收益好坏完全与村民无关,因此村民往往缺乏积极性,搞破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第二种是开发商给乡村一定比例的分成(即“资源费”),把乡村的利益与经营状况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配合程度,但村民还是缺乏积极的能动性,基本上属于被动的旁观者。

  如果按吴向阳的想法,创造出把村民融入乡村旅游经营过程的第三种模式,让农民在家里实现“零距离就业”,最终达到投资者与农家一起赚钱的双赢局面,应该可以成为“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有效办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