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收入《辞海》的七位婺源籍历史文化名人
作者:弦 高  文章来源:婺源文化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28 14:48:14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收入《辞海》的七位婺源籍历史文化名人


1、朱弁(1085-1144),南宋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歙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为朱熹族叔祖。建炎中,以太学生擢任通问副使赴金,不屈于金人诱胁,被扣留十六年方归。诗学李商隐。其怀念故国之作,深切宛转,见元好问所编《中州集》。著作今存《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载《辞海》上部225页)

2、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任秘阁修撰等职。主张抗金,并强调准备。师事李侗,为二程(颢、颐)四传弟子。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把一理和万理看作“理一分殊”的关系。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强调知先行后,但又认为“知行相须”,注意到行在认识在的重要性。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强调启发式。吸收当时科学成果,提出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某些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等。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日本在江户时代,“朱子学”也颇流行。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载《辞海》上部228页)

3、江永(1681-1762),清经学家、音韵学家。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人。通天文、地理。长于比勘,深究“三礼”。撰《周礼疑义举要》,考释先秦名物,其中《考工记》二卷,颇多创见;《礼书纲要》搜集散见经传杂书中的古代礼乐制度,以补正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又精于音理,注重审音,撰《古韵标准》,定古韵为十三部;《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阐明等韵学及韵书中分韵的原理。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另有《近思录集解》、《乡党图考》、《律吕阐微》、《春秋地理考实》等。(载《辞海》中部2484页)

4、汪优游(1888-1937),中国话剧(新剧)活动家、演员、剧作家。本名效曾,字仲贤,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1905年曾组织学生业余戏剧团体文友会、开明演剧会。辛亥革命时参加进化团为职业演员。1921年发起组织“民众戏剧社”,倡导爱美的戏剧。后又参加戏剧协社。作有剧本《好儿子》及论著《我的俳优生活》、《优游室剧谈》等。(载《辞海》部2498页)

5、程门雪(1902-1972),中国医家。江西婺源人。学医于于甘仁,长期从事临床实践和中医教学工作。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擅长中医内科,对《伤寒论》和温病学说颇有研究。(载《辞海》下部4974页)

6、詹天佑(1861-1919),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号眷诚,字达朝,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广东南海。1872年赴美国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参加修建或主持修建京奉铁路、京张铁路、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汉粤川铁路,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督办和交通部技监等职。其中,于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今京包线北京至张家口段)。在八达岭路段,因地制宜运用“之”字形线路,减少工程量,并利用“竖井施工法”开挖隧道,缩短工期。通过京张铁路的修建,培养中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1916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当选为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等的会员。与他人创办中华工程师学会,并当选首任会长。著有《华英工学字汇》和《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载《辞海》上部1337页)

7、何震,明嘉靖时篆刻家。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篆刻风格端重,名盛一时,后人推为“皖派”(也叫“徽派”)之开创者。与文彭并称“文何”。著有《续学古编》二卷。(载《辞海》上部648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