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景点予以串连,统一包装抱团促销,致力建设“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家园”为内涵的“中国最美的乡村”,这个独具个性的强势品牌巧妙地回避了与“徽文化牌”的争夺与雷同。
同时,婺源保护古村落的力度与是空前的,不仅成立了历史文化名村建设管理领导机构,而且制订详细的农村建房审批流程,从源头上控制农村乱拆滥建,有效提高了农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有力提升了历史文化保护力度。
二、婺源巧调农业结构打生态牌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果用“宫灯挑着常年的荣耀,雕栏透出经久的神韵”象征婺源昔日的灿烂,那么用油菜花的颜色象征这块古老土地今日的生机与活力恰如其分。婺源将油菜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成功开发早春旅游,让农民在两种产业互动发展中收益。
婺源地处我国绿茶“金三角”,“婺源绿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县现有茶园16.2万亩,年产茶叶4万余吨,产值15亿元。他们以茶为媒,经贸唱戏,成功开发茶文化乡村旅游项目,这一招让昔日的边远山区也成为今日乡村旅游热点地区,农民既不脱离农业生产,又能从事以旅游接待为主的第三产业,可谓是城乡互动的又一亮点。
婺源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85%,但是他们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了191个面积5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小区,先后关闭了100多家有污染或高耗材的企业,还搬迁了主要公路沿线4000多座坟墓。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三、婺源善用传媒打特色牌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据说婺源先是因一幅国际获奖摄影作品而声名远播的,后才有了央视CCTV-4中那“梦里老家,江西婺源”的经典广告,这就是善用大众传媒力量的体现。但是婺源确实是一帧岁月浸润的乡村水墨画卷,不仅是朱熹等名人故里,歙砚砚石产地,而且是亚洲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每年有2000多对鸳鸯在这里过冬。婺源利用各种活动,借助各种媒体,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成功开发“细赏鸳鸯,一起感悟恩爱成双”;“祈祷月老,一生一世生死相随”;“静走婺源,牵手领略细水长流”等乡村旅游活动,不仅丰富了冬季乡村旅游内涵,而且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名片添彩增色。
为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永葆乡村游的生命与活力,他们专门成立文化研究会,下设朱熹文化,茶文化,砚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徽商文化、楹联文化,民艺文化和民间故事9个分会,成功对全县涉及乡村旅游的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且予以保护,让徽剧、滩舞、抬阁、地戏等一系列民间艺术重新亮相舞台,成为乡村旅游最具魅力的特色项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