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国最美乡村
纵论“最 乡村”
时 间:2011年6月23日
曾宜富 江西省旅游局副巡视员
齐子鹏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学院副院长、教授
郭浠恒 福建省连城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汪汉新 江西省婺源县委常委、副县长
曾宜富:婺源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它是作为整个旅游目的地进行打造的。婺源的经验,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在发展目的上强调富民性,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来富民强县,使人民群众先富起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高起来了,县里面的旅游经济就旺起来了;在发展方向上强调坚定性,通过19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领导班子一任接一任;在发展规划上强调抓落实,制订了规划之后,就一定要按照规划抓好落实;在发展阶段上强调规律性,前期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进行广泛地参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进行整合,使它提升,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所以在前些年婺源引进有十个亿的债转股,使婺源整体地上台阶、上水平;在产业发展的结构上强调多元性,它既有国有的投入,发展形式上是公司加农户型的,也有社区加村民型的。在建设上,婺源也有它的特色,体现在“像做园艺那样种庄稼,像种庄稼那样种花草”,使得婺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在旅游推广上强调整体性,最初婺源提出的概念是“中国最美的农村”,借助摄影家的一句话做文章,但婺源还是做了一点改造,把“农”字改成“乡”字,无论从县里还是到市里,还是到省里,一直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现在得到了认同,大家都慕名而来,都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
齐子鹏:婺源的经验告诉我们:旅游经济的市场主体引进来了,在引进市场主体时,婺源没有过多考虑市场主体资本量的问题,而是首先考虑了这个主体是否有从业经验、管理水平、团队。这就保证了景区的开发质量。
我们讲婺源生态好,这些都不是市场上面临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创造一个新型的婺源,如何找到市场的切入点。我认为婺源下一个阶段是打造养生基地。旅游产品的特征在于创意,因为你有“最”,一个是你比别人好;另一个“最”,是别人想象不到的,即找出最需要做的,你所做的这一块没有人跟你竞争。如果旅游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垄断性,那么,别人就不愿意来消费。
郑风田:我到婺源,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有这样的感觉:婺源的宣传特别到位、策划特别好。我国美丽的景色,尤其自然景色太多了,但有很多地方不知道推介自己。
婺源很独特。现在全国的旅游景点同质化特别严重,这个地方搞了之后那个地方也跟着学,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看了之后就觉得千篇一律,怎么才能打出我们最独特的东西?
打造一个景区,只能去抓文化、抓历史,而婺源有很好的历史,把历史和每一个景色融为一体,我想旅游就生根了,就能紧紧地抓住别人的眼光。在整个互联网,婺源的宣传也特别好,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还有,我觉得婺源的策划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中国现在正步入未富先老的社会,我们要进入一个老年人社会了。这给旅游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养老服务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
郭浠恒:2007年,我无意中发现网上评出全国十大最美的乡村,我记得很清楚,婺源排在第一位。我们福建连城县排第二位。这个评选是没有哪个单位主办的,当时网上公布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吃惊。说实话,这么多年来,婺源的宣传策划确实不错。江西婺源这一带我没来过,但是在我脑海里是有印象的。前些天,央视的同志挂电话给我,说到婺源开个研讨会。我第一感觉是一定要去,我觉得这一点婺源做得很好,我是提前就来了。来到婺源,我请宾馆帮我们找了一个导游,这个导游很敬业,也很为我们着想。来婺源之前,有朋友让我带点婺源的土特产,这个导游提醒我说,多看几个地方才有对比。她不像有些地方的导游,生拉硬拽着你买东西。从这件小事上,这位导游小姐应该好好表彰一下,真的很不错的。她并不知道我们的身份,她只是认为我是个游客。所以讲到“婺源模式”,不管这个模式总结得怎么样,我来的这两天时间,对婺源有一个非常粗浅的认识,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汪汉新:婺源乡村旅游的特色用两句话可以来总结:最美乡村,第一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二美在生态与文化的珠联璧合。婺源就像一杯清香的茶,地道,只要你细细地品,你会越喝越有味。婺源的青山绿水,这样单纯的生态,全国有很多,像婺源这种单纯的文化,全国也很多。但生态与文化,珠联璧合,全国不多。这就是婺源最大的特色。
我们讲婺源是中国最美乡村的时候,是想让游客有这样的感受:置身其中,体验到青山、小桥、流水、人家。所以,婺源的特色是寻常中不寻常。黄山很有名,但到过黄山的人,为什么还要来婺源呢?因为婺源每一座断墙,每一座凉亭都有自己的文化,它是一道茶,一道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茶,这道茶要慢慢品。婺源的文化是很深邃的,旅游者匆匆来一两天不能够体会,需要仔细品赏慢慢体会。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