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名茶之旅(婺源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茶精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4 8:05:30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中国名茶之旅(婺源篇)

 

《茶精品》

 

 

    自古以来,名茶多出自名山大川:黄山产毛峰、西湖出龙井、武夷山以大红袍闻名、峨嵋山以竹叶青见长……茶又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媒介,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茶与旅游、文化自成一体,浑然天成。以茶为原点,以茶乡、以旅游、以文化为轴建立我们的思想坐标,演绎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推动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期《茶精品》编辑部选取“绿茶金三角”的中心地区——婺源为首站,品饮佳茗,开始我们的“中国名茶之旅”。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鶗鸠两山相对鸣。”踏进婺源,满目青山绿水,竹茶连绵。在蓝天、青山、碧水之间处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被外界誉为“中国农村最美的地方”和“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没有凄美的传说,兴许是大家长期压将下来,但也证明了此处山水的和谐,没有什么必须为之也没有必须不为之,我相信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应是生性淡然的,那如诗如画的村落、清澈见底的山泉、透亮的空气、如孩子头发般浓密的山包,无一不在指引世人规避烦疴杂念、忘情山水之中,也诠释着中国茶文化的“清、静、俭、和”。

    来到婺源县城紫阳镇,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婺源之旅。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而关于婺源县名称的解释,众家说法不一。最令人信服的,是“婺星说”:我国天文学家很早就发现,天空有一婺女星座,它又称女宿星座、须女星座,为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四颗。婺女,乃勤劳贤惠之美女也,故我国古代用她作为星座的名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初八婺源置县时,恰好婺女星座在京城(长安)的东南方向出现,钦天监奏明玄宗,玄宗是酷爱美女之君王,故定此地为婺源,其意为婺女之源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婺源就是美丽勤劳贤惠的婺女的家乡。旧时,婺源县境内多处修建有婺女庙,庙内供奉婺女娘娘,此可作为实证。 

    婺源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雾日较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但春天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节,尤其是4月。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的一切图画。而此时的春茶更是珍贵无比,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婺源绿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独特品质。婺源绿茶始于汉,盛于唐,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早在1915年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35年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的最优者”。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出口有机绿茶占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的份额。2008年该县实现茶叶系列产值4.8亿元人民币,茶叶加工贸易量18800吨,出口创汇1560万美元,该县农民人均茶叶收入1000元。现有茶园面积13万亩,年产茶叶10万担,其中低农残面积占90%以上,经欧盟有机食品论证机构论证的“大鄣山”有机茶面积3万余亩。目前,全县有机茶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

 

作者结合婺源绿茶的产地特征,推举东线、北线、西线三条品茶旅游线路,

东线:

    紫阳镇——李坑——汪口——江湾——溪头——段莘。东线景区以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园风光为主,主要景区有江湾、理坑景区、庆源村、高山平湖、裔村。本线是婺源传统茶区,茶叶品质优良,是婺源“四大名家”茶地。 

    婺源“四大名家茶”的由来与传说:相传溪头砚山桂花树底茶的出名与婺源龙尾砚有一段宿缘。当时有一砚官在婺源砚山监管砚石开采,常往返于砚山和京城。砚山有一遗孀,每年谷雨前细采桂花树下茶树的幼嫩芽叶,以麦秆、罗衣(铁芒箕)为燃料,精心焙制,制成的茶叶具有特殊的桂花香味。遗孀家贫,苦无礼物赠送,遂将自制茶叶送于砚官,砚官将此茶叶带进京里,众京官喝了之后,无不拍手称好,后献皇帝,也大为赞赏,便定此茶为贡茶。从此桂花树底茶即成为进御珍品而名声大振。

    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由当地在京的汪宏(人称汪天官,弘治进士,官至太子大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济溪游应乾(嘉靖进士,官至户侍郎)将这两地茶叶带进京城进贡皇帝而出名。灵山庵堂有一块“天竹峰”金字牌匾,传说就是当年嘉靖皇帝品尝后,御笔钦提。此茶在清末上海国际茶叶评比会上获得金牌奖。

    溪头梨园茶是溪头兰田香茶号“做广东茶”而获名牌 。
   
    长溪村高山茶在明清时期兴旺一时,因村处浮红与婺绿商贾之要道。一时长溪茶行销到上海广东九江等地,村中不少人因茶生意而发财者多有。
 

 

    东线主要景点有:全国著名的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汪口——千年古商埠、千年古镇——江湾、画里乡村——晓起、江岭——梯田风光(赏花台)、段莘——高山平湖赏月。

    紫阳镇是婺源的县城,婺源县城搬到这里已经整整1100年了,一直叫弦高镇,1938年改叫蚺城镇,1947年为了南宋理学家纪念朱紫阳(婺源县人朱熹)又把城关镇改叫紫阳镇。

李坑----小桥流水人家

    李坑景区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婺源开发和保持的比较好的景区,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汪口-——千年古商埠

    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景色十分宜人。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俞氏宗祠”、 “千年古街”、 “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民居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而婺源的新娘茶,更是别具一格。

长溪——深山世外桃源

    长溪村,是婺源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原生态古村,由于地处极其僻远的山村,这是旅游团队不会到的地方,就是到了婺源,在当地人也难问到这个村庄的位置。说她是世外桃源,一点也不过份。村里民居大部分为晚清建筑,高大的马头墙,在青山蓝天、小桥流水、青砖黛瓦映照之下、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3月怒放着金黄的油菜花。这里的油菜花是另一种意韵,漫步于乡村的石板路,穿过溪河的石拱桥,油菜花盛开于徽式农舍间,返璞归真的神韵尽在其中。那些铺着硕大的青石板的巷道,那些重重叠叠的马头墙,那些山间梯田抽象的线条,那些暮色中骑在牛背上的村童……都让人陡然间心静如水。 漠漠水田,白墙黑瓦,河溪缓缓,云烟雾霭倒影其中,不远处炊烟袅袅升起……

     婺源人的生活中,无处不与茶相关。新娘茶,作为古俗,可谓代代相袭,流传不衰。当地风俗,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泡制香茶敬献公婆及男家亲眷。

  厅堂里红烛闪烁,长辈们依序而坐,新娘在小姑引导下,莲步轻移,登堂向四周长辈施礼。献上娘家带来的新人果子,里面有红枣、花生、桂圆、瓜子,预兆新娘早生贵子,然后是煮水泡茶。

  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是取甜蜜之意,赐于亲人以吉祥如意的祝福。新娘敬茶讲究的是规矩,有序重礼。敬的第一杯茶,当然是上方的公婆,然后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相继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这种重礼之风,婺源民间至今还保存着。

 有道是“品饮新娘茶”,一生福无涯”。让我们随着新娘敬献的那杯甜甜的香茶,细细的品味那份亲近的情和天然的香。

 

江湾----千年古镇

    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婺源首个4A级景区。

    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原属安徽管辖。在民国期间才开始划入江西辖内。婺源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 

    徽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如在徽州民间楹联中不少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所启迪。徽商注重商业道德,重视法制,讲究诚信。他们的一些经营方式,值得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力弘扬。徽文化中的医学、建筑学以及程朱理学的积极因素等,也非常值得专家们进一步挖掘。

 

晓起——画里乡村

    晓起景区被誉为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如同江南水乡一样,婺源的民居都有水绕村而过,有桥连接两岸,但这里流淌的是天然清澈的山泉水,没有涟漪时,泉水明净可鉴,黑白苍老的旧屋静静地倒映在水中央;“在山雾朦胧、晨曦初露的清晨,赶集的村民头戴斗笠、肩挑箩筐从木桥、砖桥或石板桥上走过,桥下流水潺潺,白鸭飘浮;石矶上村妇捣衣浣纱,河岸边孤舟横波,置身青山绿水中,不经意邂逅的一棵古树,一根老藤,一面残壁,一眼深井,都可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你会怡然走进“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晓起村落的美丽山光水色,竟有“绝妙何图诚若是”之感。如果能在游览之余体验到婺源最具特色的农家茶道,就更是不虚此行了。

    婺源乡村,家家种茶,人人饮茶。不仅上山伐木,下田耕作要带上茶筒,而且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家里待客,常用壶泡茶分饮。茶重内质,情贵真诚,乡土气息,纯朴亲切。

农家茶:

  茶品:婺绿特级茶

  水品:溪涧山泉

  茶具:青花瓷壶、汤瓯、铜水壶

  茶道姑娘头系蜡染头巾,身穿青花小褂,外围绣花围裙,简朴大方、明快素雅,散发出浓郁的乡村气息。

  农家茶的茶具是一种青花小碗,婺源叫汤瓯,在乡村,一般用来饮茶,既简朴,又方便。投茶之前,先用热水将瓷壶和汤瓯荡洗一遍。泡茶使用“壶泡法”,就是将茶泡在壶里,然后再分饮。

  泡饮所用的茶品是AA级绿色食品——婺绿特级茶。婺绿茶基地平均海拔500—1500米,主峰高达1630米,特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使婺源茶具有香高、汤碧、味厚、汁浓的独特品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茶泡好后,一般要等三分钟,这样茶的香气和汁味才能充分散发出来。

    分茶时,八个汤瓯,依次点洒,均匀布水。然后,又从最后一个开始,倒过来点洒一遍。这样,茶汤才能前后一色,浓淡相宜。被人雅称为:韩信点兵。

 

江岭----梯田人家

    江岭风光无限好,拾梯田而上,田间青石板小道,油菜花夹道,弯延曲折,向上延伸。岭上岚气升腾,重峦叠翠,溪水碧澄,粉墙黛瓦时隐时现,青苗绿茶黄花连绵成片,田舍风光,平和恬淡,是旅游摄影人士绝佳去处。每年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是旅游摄影最好的季节。

 

段莘——高山平湖赏月

     段莘水库地势较为平坦,是由6个曾经独立的水坝连成的,满水期可达七八百亩。再由于该库区四面环山,雨水充足,有着较丰富的地表水源,故几十载未干涸,对大鱼的存在极为有利,当地百姓曾在库中看见过直径一米二左右的甲鱼王,但仅限于传闻。那一年5月的一天,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余某在水库摄影采风时,目睹了水面巨鱼群浮游的奇景,惊奇之下,迅速用相机拍下了这壮观的奇景。后来段莘水库有大鱼的消息在城里迅速传开……在欣赏高山平湖的优美风光之余,别忘了到段莘有机茶基地品茶,段莘以生产有机绿茶为主,段莘茶具有高山茶的品质特征,粗枝大叶,味厚醇,耐泡,回味甘,兰花香。

 

北线:

    紫阳镇——思口——清华——大鄣山——古坦——灵岩洞——浙源——沱川。本线为婺源有机茶主产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的大鄣山是中央“特供茶”产地。

    北线主要景点:古坦溶洞群、大鄣山卧龙谷、清华宋代廊桥、浙源江南第一樟、吴楚分源(浙岭)、沱川理坑(中国古建博物馆),官宅、民居无不古朴典雅。思口延村明清建筑群,已成为影、视拍摄基地,丛溪飘流(闪闪红星拍摄地)

   

思溪-延村----儒商第一村

    远离尘嚣的村子里有不少樟木作坊和店铺,制作并兜售各色各样的工艺制品及樟木饰物。穿过宁静的小巷,沿着蜿蜓的小路,便走进绿意盎然的古树林,这里有许多千年以上的老樟树,还有全国罕见的大叶红楠和稀少的江南红豆杉。这些奇樟异树在春天的晨风中愈发显得气韵生动,每一棵树都站成一道风景,却又是那么从容,安祥。思溪延村是典型的徽商古村落。是徽商文化在婺源的一个缩影,村中古建多以商宅为主,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村中清代商家住宅“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以民间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严田古樟园是一处集中展示农耕文明和田园风光的景区,远望田园村舍,山环水绕,老树古藤,凸显出浓厚的乡村气息。

 

彩虹桥----宋代廊桥

    彩虹桥风景区坐落于清华镇北侧河上,是以彩虹桥为主体,由许多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风景名胜。彩虹桥头,就是潘冬子高唱“小小竹排江中游”的地方。主要包括:梦中廊桥彩虹桥,平步青云登云桥,文彭小西湖,舂米水碾作坊,生态保护神-----石碣,古老抗旱水车、水中漂游、卧牛石、鸳鸯树、休闲垂钓、度假木屋。它是文化与生态,动与静,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一个风景区,是最具婺源特色的高品位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貌不惊人的彩虹桥历经800多年的沧桑在远去的驿道上守望着你的到来。石砌的船形桥墩应地置宜,间隔不一是为了适应河水的冲击;木制的桥梁亭榭工艺简朴只求维护的便利;还有不起眼的石坝维护着桥墩的安全。看着这一切,不得不承认,古人目光长远得穿越了千年的红尘。

 

卧龙谷----森林水世界

    卧龙谷横卧于大鄣山,婺源之源。这里峡谷深幽,集飞瀑、碧潭、奇岩、藤树一体。两山夹峙、密林怪石间,谷底云雾迷离变幻,远天艳阳灿若烟霞,水碧如翡翠,波光似龙鳞,看蜂飞蝶舞,听山泉淙淙,不知哪位神仙把天地的精灵都安置在这狭谷里了,于天然造化之中演绎着神秘与浪漫,古人言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里诸景齐备,可以让我们乐在智中。最吸引人的还是沿峡谷而上的多处瀑布,站在在峡谷里仰视去观看水帘瀑布,瀑流争喧,明珠渲泻。仰望着落差240米的千丈瀑布,“华夏第一高瀑”名副其实。这里除了有千丈瀑布以外,还盛产绿茶,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雾露的滋润,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等优点。

    鄣山以生产特供茶为主,眉茶形,外形紧结重实,板栗香,入口醇,回味甘。在游览山水之余,又有正宗地道的特供茶品尝,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古坦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

    灵岩风景区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又经省政府批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灵岩洞群由36个溶洞组成。洞内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多处。石林奇景更是蔚为壮观。千亩石林从小盆地中拔地而起,姿态各异,南宋绍兴元年,岳飞领兵征讨李成经此过浮梁时,曾立于山岭上俯眺晨雾中的石林,观后连声叫绝,并生情用长矛在高壁刻下“观止”二个大字。在游览胜景的同时,可别错过古坦针形(仙芝)茶,仙芝茶外形紧直,板栗香,口感清冽,回味清凉,是不可多得的佳茗。

 

浙源----生态文明“侨乡”

     浙源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故里、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祖居地。现有海内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同胞157人,侨眷属196人,境内有龙天宝塔、虹关徽墨、吴楚分源、明清古宅等胜景。这里还有一个婺源茶亭的美丽故事,走在婺源乡村长长的青石古道上,每隔五里、十里就有路亭。路亭,是婺源人的路标,是婺源人文的标识性建筑,它给婺源人增添了许多乐趣与佳话。

   在要道上,古代,路亭有专人烧水免费供应茶水,不但给路人避雨歇息,还解渴提神。元代婺人·池州教授王仪在其《过五岭》一诗中曰:“五岭一日度,精力亦已竭,赖是佛者徒,岭岭茶豌设。”此俗由此可见一斑。

    婺源的茶亭有些是很简单的,只在路旁搭一个茅棚,多数却很堂皇,砖瓦结构,木柱上还写有楹联,其中秋口镇有一座茶亭,上面一副对联是:“面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