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婺源的美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6 21:47:00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婺源的美食






 

    早就听说婺源,早就想去婺源,看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尝尝那里的美味。朋友邀请了几次都没有成行。那天,朋友又来电话,说来吧,看看春天的婺源,保证你不虚此行。于是,在这个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来到了婺源。杭州萧山机场,朋友接了我。上车。

   直接去婺源吗?

   现在是旅游季节,婺源住宿的地方统统客满,今天只有先住黄山,明天一早再去婺源。

   天气怎么样?阴天。有雨吗?明天有。

   喜欢摄影我的,希望是个晴天,阳光明媚。喜欢下雨的我,对云雾缭绕,烟雨蒙蒙,情有独钟。喜欢美食我的,想起了那次去黄山,歙县宏村,农家主妇烹制的臭鳜鱼。

   都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其实得一样足矣。都说,美食不可尽用,其实贪吃无益。就象臭鳜鱼,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多吃。伤不伤胃口不说,那些马兰头嫩竹笋腊肉扣肉土鸡汤。。。。。。你不都得尝尝,是吧?

    第二天早起早走。去婺源有两条路,高速快,老路慢,走那条?走老路。对我来讲,老路就是新路,因为是第一次走。老路沿途尽是风景,边走边看,渐入佳境。回来的时候,走高速,边看边走,累了就睡。睡梦中,或许依然风月无边。

    北方还冰天雪地,这里已春暖花开。婺源在江西境内,和安徽黄山相邻,两地风光民俗相互交融。一路上,满目青山,满山生机。盛开的桃花和那些叫不出名的花,或簇拥成片,或点缀其间,叫你觉得李清照的绿肥红瘦多少显得有点病态和自恋。修建年代不一,黑瓦白墙的徽派民居分布山间水边,错落有致。有的日晒雨淋,风蚀水浸,墙面上渗出砖的青色,弥漫些许铁的锈涩。屋顶上,青苔翠绿,小草摇曳。这些新的老的徽派民居,更衬出江南的山青水绿,光阴荏苒,人杰地灵。想起来,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形容一个地方的美丽,常说如诗如画。到了婺源,你会觉得,这种形容,似乎江郎“词”尽。到是天下象婺源这些美丽的地方,让那些“江郎”文能成才,才能成彩。

   春天去婺源,除了平日的景色,最吸引人的是油菜花。我去的时候,路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各色驴友,开车的,骑车的,徒步的,或单枪匹马,或结伴而行,络绎不绝。遇到一队来自长沙的自行车爱好者,前面警车开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我那心里啊,羡慕,佩服,加上不服。真的想啊,时光如果能倒流。。。。。。

    春天来婺源的人们,都是来赏花的。漫山遍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处处黄花绿叶。油菜花的芬芳,春天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看着川流不息的游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们,那朴实的脸上也绽开了花一样的笑容。家家开门迎客,炊烟缭绕,地道的农家饭菜,香气扑鼻。即使你没有饥肠辘辘,也绝对抵挡不住诱惑。青青的菜心,带着泥土芳香的竹笋,绿油油的马兰头,鲜美的土鸡汤,还有挂在墙上的腊肉。你要不放开胃口大吃一顿,必定悔青肠子。

    中午,在一个农家吃饭的时候,看着忙忙碌碌的主人,我不知道怎么会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在我们和他们的眼里,那些油菜花,意味着什么?想起下乡的时候,一直生活在北方的我和伙伴们,第一次吃菜籽油,听带队的老师说,那是油菜籽轧的。至于油菜长什么样开不开花,我们压根不知道也不去关心。那时候的食用油,基本没有提纯这个工艺,菜籽油的味道,我和伙伴们都不太习惯,可毕竟菜里有了油花花。因为断油吃了十几天咸菜,如狼似虎的我们,嘴上终于也有了点油花花,心里面的花花,赛过了今天看见的油菜花。油菜花,对于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以前的年代的婺源人,意味着辛劳和期盼。在他们眼里,秋天播种,春天开花,年复一年,习以为常。他们想的,是风调雨顺,他们盼的,是收获以后如何维持那祖祖辈辈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生计。

    我猜想,说不清楚什么年代什么时间,婺源人发现,他们平日劳作的山坳里小溪边,多了很多操着异乡口音的人,问问他们,说是来看油菜花的。这时候,婺源人恍然发现,原来,油菜花还那么的好看。那些外地的人里,有很多扛着长枪短炮,把油菜花和那些沧桑甚至破败的民居一起收入镜头。朴实的婺源人,估计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简陋的房屋,怎么会叫这些人如此迷恋和赞叹。。。。。。他们对那些外地人说,秋天,秋天,秋天这里也很美,到那时候,你们再来啊!这样说的时候,他们中的50岁以下的青壮年,年轻的姑娘们却纷纷离开那美丽的地方,去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没有油菜花,可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回到婺源,他们说。

    说着说着,就说多了。说起来有点遗憾。在婺源,中午吃的是真正的农家饭,但当时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竟忘了拍照。晚上住在婺源城里,在一家门庭若市的酒家,品尝了比农家饭精致的婺源美食,那我们就看着婺源的美景,尝尝婺源的美食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