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婺源俗语:打狐狸骂黄鼬
作者:吴进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26 18:40:37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婺源俗语:打狐狸骂黄鼬
 
 
婺源旅游
www.wycxc.com

 
 
 
  “打狐狸骂黄鼬”是婺源的一句俗语,其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成语的“指桑骂槐”。这个“黄鼬”,就是黄鼠狼。“鼬”音YÒU,但不知何故,在婺源被读成“信”。于是有人以“狺”字代替,但是“狺”字念YÍN(音寅),是狗的叫声,这个代替是错误的。我查遍了《辞海》、《康熙字典》,的确没有“黄信”一说。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严肃性,特作此说明。

  有关这个俗语的来历,现在无从也无须考证。中国的熟语(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等)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除部分出自历史掌故和文人典籍外,大多数原于生活实践,或并无确指。以“指桑骂槐”为例,为什么指“桑”为什么骂“槐”,骂的又是什么?可不可以指桃骂李?或者再细究下去,指“桑”的什么,骂“槐”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可以讨论的。像这个“打狐狸骂黄鼬”,你千万别在“为什么偏打狐狸”、“难道狐狸比黄鼬好打吗”等问题上纠缠不休,浪费时间。它就是“借这个而骂那个”的意思。同时,你不可以随意改为“打驴子骂水牛”或其它什么的。因为成语在约定俗成之后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模式,即使有更科学的说法,也不可以取代。比如成语“半斤八两”,比喻彼此相当,不分高下。但现在的度量单位发生了变化,半斤只有五两。同时由于商贸推行国际化,重量以克为单位,半斤等于250 克。那么,你不能据此将这个成语改为“半斤五两”或“半斤二百五十克”。成语是不可随意改变的,它是一种凝固的语言。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王熙凤设计将尤二姐骗入大观园中安置,一步步实施她的剿灭计划,开始是不动声色的。

  在尤二姐面前,她和容悦色,满嘴里“好妹妹”不离口,但转过身来又借着责骂丫头媳妇,警告着敲打着尤二姐:“我深知你们软的欺,硬的怕,背着我的眼,还怕谁?倘或二奶奶告诉我一个‘不’字,我要你们的命!”这便是典型的“打狐狸骂黄鼬”。最后,直逼得尤二姐吞金殒命。

  还有一个成语,与“打狐狸骂黄鼬”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借动物之名,道人类之事,这个成语就是“杀鸡儆猴”。这里用了一个“杀”字,所以威慑比前一个还强。但我总有一个感觉,两个成语似乎都存在着同一个问题,则:被“打”被“杀”的都是借死鬼、冤大头,那“黄鼬”和“猴”们指不定躲在一旁偷着乐呢!(吴进彬)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