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间仙境看婺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27 11:44:35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人间仙境看婺源

2015-04-27 人民邮电报
 
 
          原以为人间仙境只是文学作品中的“美丽传说”,当我真的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时,我不禁在心底欢呼雀跃:群山泛翠、绿水蜿蜒、粉墙黛瓦,婺源确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美誉。
 
       利用回家探亲,我来到江西与安徽交界处的婺源,天一改连日的阴沉,到处呈现出一派葱茏的景色。到婺源,不能不看古文化生态村落—晓起。“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古朴典雅的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遮天蔽日的古树,我如同置身于一个“天人合一”的仙境。一走进村口,一股樟木的清香就扑鼻而来。丰富的樟树资源,让自制的木刻画、桌椅等樟木制品成为一道游人观赏的风景线。曾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固体的文化。”晓起村每户人家的老房子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向人们述说着各自独特的经历,展示着各异的性格,袒露着各自曾经有过的梦想和神秘。
 

 
       登高俯瞰,被青山绿水包围的老房子黑白相间地蹲伏在那里,就像一位饱经沧桑、处事不惊的老人。不远处的古树园荟萃了千余株古樟树,为晓起村增添了几分灵气。其中,一棵树龄高达1500年之久的古樟树枝繁叶茂、绿阴数亩,我站在树前,静静地享受着因古樟树产生的安逸和满足。出了晓起村,我迂回来到一个放大了的“桃花源”—李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著名的《桃花源记》中这段景观的描写,简直就是婺源李坑的翻版。青山绿水间,群鸭戏水;土坡田野上,牧人归迟;炊烟袅袅处,小桥流水人家若隐若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陇亩,多么惬意的田园生活。
 
       婺源还素有“书乡”、“茶乡”之美誉,自宋代以来就名人辈出,有官宦贤达2600余人,南宋理学教育家朱熹、近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代表。“山间茅房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说的就是读书在婺源人心中的地位。婺源的山不高,隐隐地起伏,温柔地把村庄拥在怀里;那里的水不深,潺潺地流出山谷,逶迤地环绕着村郭;那里的村庄,小而宁静,百来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溪水边,白墙灰瓦,重重叠叠,倒影如画,在日色的推移中,宛如一抹淡淡的乡愁。而那缓缓流过的岁月,更是一首让人吟徊不已的诗……
 


       婺源的清晨格外宁静。田野间散发着花草的幽香,油菜被沉沉的露珠压得抬不起头。四下静悄悄的,远处偶尔传来娇嫩的鸟鸣声。淡蓝的天空下,村庄依然在熟睡,如梳的弯月挂在对面的山峦上。渐渐地,山那边透出几丝霞光,光线越来越强,霎时间,把天空渲染成绯红的一片。青山和田野沉浸在薄纱般的曙光中,玫瑰色的云朵在清澈的溪水中静静流淌。一群雪白的鸭子嘎嘎地游过,摇曳出长长的波纹。村庄终于苏醒了,炊烟袅袅升起,男人牵着耕牛在地里干活,溪边灿若明霞的桃树掩映着洗衣的身影。村头的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乡村的新一天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开始了。(www.wycxc.com 中国婺源旅游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