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央企未来之路在何方?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列出如下四大猜想,专家们对此的看法也颇有争议。
1 全部改造成公众上市公司?
国资委内部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国企唯一的出路就是变成公众公司。发改委国资研究中心主任高粱则认为,国企上市要“悠着点”,上市不能成为少数人暴富的跳板。
关于未来的改革之路,国资委已定下了方向。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此前在多个公开场合透露,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将国有企业改造成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实现真正的股权多元。到时候老百姓需要钱可以随时从中提取。改造成上市公司后,除了接受国资委的监管,还要接受其他股东和公众的监管,利于规范公司的运作。老百姓也可以通过购买其股票成为其股东。此外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进一步走出去。
国资委内部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企已经“无路可退”,这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不能交给民营企业,也不能交给外资,唯一的出路就是变成公众公司。
对于这一改革方向,目前理论界并没有多少讨论,市场则更加关心在哪些领域有投资的机会。
但国家发改委国资研究中心主任高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国企的产权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国企的问题并不能全部都推给市场解决,上市要“悠着点”,上市不能成为少数人暴富的跳板。
2 未来能否尝试国企私有化?
经济学家华生表示,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国企改革不能简单地私有化”。发改委国资研究中心主任高粱认为,私有化会带来更大不公。
“应该说从过去的亏损的烂摊子发展至今,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值得肯定。通过股份制改革,一些国企该破产的破产,该退的退,如今剩下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和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的一些大企业。”经济学家华生对记者表示。
华生认为,目前很多人讨论的央企利润没有惠及全民都只是一些表象问题,其中还夹杂着很多对于目前整个社会收入分配机制以及贫富差距大的不满情绪。因为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众口难调。问题的根本在于国企到底是什么?
回顾这么多年的国企改革,华生认为,当初包括自己在内的学者们的设想现在完成的一半还不到,国企的行政化管理色彩太浓,企业高管大多由政府任命。而所谓的全球招聘央企高管也仅是点缀,国企离真正的社会化管理还相差很远。“当前国企最大的问题在于定位不清,国企改革下一步该怎么走,目前还没有答案。”
对于未来究竟该怎么走,华生表示目前自己还并没有很系统的方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国企改革不能简单地私有化”。
发改委国资研究中心主任高粱认为,如果把国企都给了私人,连分配给全民的机会都没有,这些大国企被私人寡头控制后,更要与官员勾结,滋生腐败,老百姓会更不满。
3 变成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益企业?
有研究报告认为,国企主要从事的是公共服务行业,其经营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将服务公众作为最高的目标。经济学家华生对此并不赞同,认为这样是走回头路。
关于何为国企,天则经济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这是一个涉及国企改革的根本性问题。然而,尽管几乎每个关心国企改革的有识之士都曾为此殚精竭虑,但至今却无法形成更为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共识。从最广泛意义上讲,国企的设立应当是为了直接地促进、维护公共利益。”简而言之,国企就应该是为了公共利益服务,不能以赚钱为目的。
对此,经济学家华生并不赞同,“实际上我们国企改革一开始搞的股份制改革,股份制就是为了要赚钱,现在再来讨论国企到底要不要完全做公益,完全不挣钱,那是不是又回到了改革最初的路,这么多年的改革都白做了?”
华生认为,中国的国企是中国特色,由于政治体制和各方面的不同,国外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中国的国企改革从当初的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实现股份制改革,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步怎么走方向不明确,因此国企是挣钱也有人骂,亏损也有人骂,怎么都不对。
高粱也认为,让国有企业挣钱没什么不好,至少钱不是在私人企业手里,国家还拥有分配的权力。
4 能否引入民营企业打破垄断?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认为,应破除垄断,引入民营企业与国企竞争,竞争机制可让国企更强健。发改委国资研究中心主任高粱认为,说国企垄断很片面。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认为,目前来看,凡是向民营企业开放的领域,国有企业做得都不怎么样。现在的问题是,国企依靠垄断地位挣钱太容易了,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破除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