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欲取之先予之——对婺源茶业发展不成熟的建议
作者:江智健  文章来源:江智健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3 20:24:45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欲取之先予之——对婺源茶业发展不成熟的建议

[  江智健 ] 

 

婺源:深山出好茶。


 

      推荐“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著名的绿茶之乡。婺源绿茶,唐入茶经、宋称绝品,明清进贡,1915年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曾有茶园16万亩,年产茶叶12万担,业绩十分娇人,可这当年县域经济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茶业风光不再,十多年来茶园荒芜,茶叶减产,销售滑坡,市场日见萎缩,婺源茶业丢城失地往事不堪回首!

    重整雄风,路在何方?走出困境,路在脚下。

一:利农惠农,刻不容缓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婺源县拥有茶园16余万亩,年产茶叶12万担,而2005年锐减为茶园12万亩,年产茶叶不足9万担(笔者在某乡政府供职的一位朋友,现在他全家产茶仅为最多时的三分之一)。婺源绿茶怎么啦?婺源茶农到底怎么啦?其实问题并不难回答,答案也是明摆着的:种茶不赚钱,茶农不侍弄,另谋生计去了,茶园荒芜,茶叶减产那是很自然的事。尽管目前由于推介等原因婺源绿茶较其它名茶价格偏低,但近年婺源绿茶价格还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般茗茶售价均为几百元一市斤,最高达数千元,因此并不能说婺源绿茶不抵钱。

    当然,婺源更多的是粗茶,价格低廉,侍弄这些茶叶似乎没有什么赚头。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解剖一下麻雀便可知回答是否定的。笔者前述的这个朋友于2004年暮春以1元/斤的价格收了800斤生茶(叶)片,同时以1.6元钱/斤成品茶的价格加工成200多斤茶叶(成品茶),共花费1100多元计得每斤成本约6元。后放在家中随意分别以15元/斤和20元/斤价格卖给战友和来家中投宿的游客近百斤,最后朋友在妻子的不断催促下将剩余者以9元/斤价格趸售给县城朱子老街的一家茶叶店,在此次不经意的收茶中笔者朋友共赚得1100多元,对本对利,获纯利100%。因此,茶叶抵钱不抵钱与茶农种茶赚钱不赚钱是两个概念、完全并非一码事。

     事实上,目前茶叶利润完全让大小销售商和加工商瓜分了,披星戴月,汗流浃背的茶农根本没有从中获得一分利,更多的甚至连本钱都没捞回来,采茶季节一个茶农采卖一天茶生叶片的钱(种茶的本钱与工钱)还没他替人打一天零工的工钱多,真是欲哭无泪呀!茶农宁可让茶叶(枯)老在地里也不去采摘,更不要说在茶叶生长期去替它锄草施肥了,茶农种茶根本没有积极性,这样茶园能不荒芜、茶叶能不减产吗?如果广大茶农没有种茶积极性,婺源绿茶的生意经就根本没法念好。即使引进大公司来开园种茶,根据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原理,如果不能兼顾和保护当地民众(茶农)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人力、技术和知识,如果不能提高当地群众参与项目的活动水平和收入(福利)水平,就很难保证项目顺利实施[1]。从而也难真正做大做强婺源茶产业。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保护茶农的利益就是保护婺源茶业之根基,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要振兴婺源茶业简直就是一句空话。这就如同当年“全民抗战,还是片面(政府)抗战”之决择,为此,欲取之先予之,利农惠农,刻不容缓。只有让广大茶农从县府的茶叶产业政策中真正得到实惠,还原其种茶的积极性,恢复茶园,扩大生产,改良品种,提高内质,广大茶农才能为县府创建婺源绿茶品牌、实施名牌战略、迅速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创建新型的国有独资公司,保本经营,让利于农,保护价收购,为茶农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2.1创建新型的国有独资公司的背景与客观要求

    利农惠农,保护茶农合理的切身利益是老生常谈,但解决的办法简单现成,即以保护价收购茶叶,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却很难。茶叶是经济作物,并非粮食,国家不设保护价,全由价值规律调节,随行就市,按市场供需均衡定价。婺源茶业也跟随大形势市场化了,十年来,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企业私有化,组建集团公司,公司+农户(婺源目前更多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还试图打造“茶叶航母”,极尽新颖时髦或经典流行改革之一切方式,可天不随人愿,婺源茶业并没有起色,始终在低谷中徘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问题很简单,症结就在于公司与农户是一对利益矛盾体,在非势均力敌情况下是很难找到利益平衡点的。因为一般企业尤其是私企赚钱是它的第一要务,它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动摇,处于弱势的分散在千家万户的茶农常常被公司或商家压级压价没商量,“茶贱如糠”、“谷贱伤农”也就在所难免了,成为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这显然是 “市场机制的失灵”所致,茶园荒芜,社会资源浪费;收入分配不均,茶农种茶亏本;产销量动荡徘徊并出现负增长,构成了婺源茶叶  “市场机制失灵”三个的典型特征。不容置疑,公司对农户过度挤压是婺源茶业一蹶不振的根本所在,也是“毒牛奶”事件暴发的深层次原因。公司对农户的过度挤压,令人痛心,令人揪心,总有一天会出大难子,只是不知道“毒牛奶”事件会出得这么快,来得这么凶罢了! 也好,没有大乱就没有大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我们早已习惯这样行事了。目前,各地正在加强检查(验),似乎检查出质量,其实不然,根本问题(利益分配)不解决,牛奶质量永远不能保证,根源不消除,还会出问题,也许下一个再出的问题便是茶叶了。

2.2创建新型的国有独资公司的理论根据、组建原则与运营方针

     市场的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种种局限性,即存在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市场为重要的特征。如任其发展,任何市场体系都不可能完全有效地运行[2]。因此政府调节是必需的。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推论,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即是需要公共部门即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3],因此,政府调节不应拘泥于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建设与服务领域,婺源县涉农政府调节更不应仅局限于粮食,从全国意义上来讲,粮食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制定了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但从婺源县情来看,茶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之一,非同小可,举足轻重,按此类推,在婺源设茶叶保护价也应该合理。因此,对婺源茶叶市场进行政府调节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对茶农生产的茶叶实现保护价收购自然是政府调节理想方法之一。保护价收购,要想依靠私企或一般企业来实施显然是与虎谋皮,完全不可能。为了操作简便有效只有县府出资创建新型的国有独资公司作龙头,保本经营,让利于农,以保护价收茶,让茶农种茶有合理或较高的收益,提高茶农种茶的积极性,使广大茶农重新回到茶园,精心耕作与培育,努力扩大生产,并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品质,为婺源茶业腾飞提供强大物质基础。而国有独资公司代表政府行使配置社会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三大职能。具体引导和调控制茶叶收购价,迫使其它非国有公司也提高茶叶收购价,按价值规律定价,合理分配销售商与广大茶农的收入,促使茶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一旦婺源绿茶品牌驰名或市场发育成熟起来后,国有独资茶叶公司可以考虑赢利或急流勇退,届时,国有独资茶叶公司有形资产和婺源绿茶驰名品牌的无形资产一并拍卖定会全额或超额收回当初投资的,当然这是后话。一般来讲,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理念,政府不直接经营企业。资本主义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极少,其职能仅限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的“守夜人”的范围,即维护公共安全秩序、提供法律保障和国防等[4]。

    但对“市场机制失灵”进行政府调节是不可或缺的,无独有偶,今年新春伊始,郑州就红头文件成立国有独资企业—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旨在向社会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周转住房和农民工公寓,政府希望通过参与建设,不仅为百姓提供保障性住房,更希望给群众一个信号,降低购买心理预期,达到降低房价的目的。婺源由县府组建国有独资茶叶公司旨在提高茶叶收购价,保护茶农合理收入,与上述在争议中前行“郑州模式”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政府调节。改革开放前,人们“狠斗私字一闪念”,要求消灭私企;而现如今,又对“红顶商人”谈虎色变,岂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始终是要实现全民所有制的,人们为何对国有独资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如此讳莫如深?再说政府调节不仅符合经济规律,而且就是在西方国家也不是完全市场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也运用国家计划调节经济手段,也有国家资本主义——国有独资企业。由政府组建国有独资茶叶公司是一不同于改制前的新型国有独资公司,它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高管,邀请有志于保护茶农合法权益、有志于爱护婺绿光荣与梦想、有志于弘扬国企优越性的志愿者们以及国企独特运营理论研究与实践者(如果有,这拔人上班会是不拿工资,仅领取车马费)加盟,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包括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像梅德韦杰夫和他的继任者对Gazprom的直接监管,该公司就一定能健康而有效地运行、就一定能为广大茶农谋福利,最终也就一定能为县域经济腾飞作出应有贡献的。当然,设立国有资产控股茶叶公司也可以,通过计算制定一定水平的茶叶收价让利于农后,则公司中的国有资产便不参加分红,公司利润全部任由其它股份分割,目前国家正在婺源搞试点的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就是类似此模式(国家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投资率约为20%,国资还不控股呢),其实质就是将国家投资所创利润补贴项目区代燃料农户电价以降低其实际支付电价。其实,如果税收和定价上少一点约束,绝大数国有企业是一定能做强做大的,像前些日子,房价一路飙升,暴利经营, 国企若也如此昧着良心盖楼能不赚钱吗?有人说,这年头就剩两件最容易不过的事了:一是开公司盖房,一是工人下岗。但谁看见有哪家国有房地产公司因经营不善下岗工人的呢?

三:猛火“炒茶”,锻造名牌,烘托售价,保障国有独资公司良性运营,开创婺源绿茶辉煌灿烂的明天

     尽管通过上述解剖麻雀可知,经营茶叶还是有钱可赚,这使得创建国有独资公司通过保本经营让利于茶农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目前婺源茶叶市场不景气,茶叶价格总体水平还是较低,茶叶让利于农的空间很小,要想大幅度地提高茶农收购价,增加茶农合理收入,创建国有独资公司保本经营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此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就是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创建名牌,推高茶叶售价,增加婺源茶业总产值,进而增加收入,才能确保国有独资公司经营良性循环,更多更好更长久地让利于茶农,开创婺源绿茶辉煌灿烂的明天。

3.1 创建婺绿名牌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众所周知,茶叶是炒制而成。“炒茶”、“炒茶”,顾名思义,茶叶生产需要炒作,茶叶价格需要炒作,茶叶品牌更需要炒作烘托。同样或相近内质的一斤茶,价格高的卖得数千元,价格低的只有几元钱,品牌效应名牌效应十二分明显,因此,振兴婺源茶业第二步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竭尽全力创建品牌打造名牌。应该讲,婺源创立茶叶名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婺源地处 “中国绿茶金三角”中心,婺源绿茶色碧汤清,味醇香隽。原因于婺源茶树生于高山峻岭,得水土之精华,享云雾之滋润,其风味与内质远非那平原茶丘陵茶以及井茶湖茶所能比拟,《宋史.食货志》将婺源谢源茶列为全国茶叶“六大绝品”之一[5]。

    因此,婺源绿茶在大力创新改进制作工艺,强化“婺源绿茶”生产标准,优美茶叶外形的同时,应像推介婺源旅游一样推介婺源绿茶,以期再次创造出 “中国最美乡村” 类似的人造神话。所有这些都需要一家国有独资公司代替政府来做,因为非任何一、二家私企愿意单独承担和能够做好的。私企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急功近利在所难免,目前婺源茶叶市场出现两种不良现象十分令人担忧,一种是婺源一些茶叶公司收购福建广西等地劣质茶贴上婺源绿茶的标签对外出售,鱼目混珠,势必会损坏婺源绿茶的声誉,严重地阻碍婺绿名牌的创建与驰名;另一种是眼下许多婺源较大片的茶山都被浙江人承包或租赁经营,他们将生产出的婺源茶叶运出以外产地标志出售,由于婺源绿茶得天独厚,内质上乘,势必会因此提高了外地品牌茶叶的品质,磨灭了婺绿品质之独特,从而扼杀婺绿品牌异军突起,驰名市场之可能。“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时不我待,婺源茶业一定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与忧患意识,全方位、多角度,高瞻远瞩地谋划婺源茶业未来与发展,并积极而有效地付诸实施。否则,定将自毁长城,坐失良机。如果以“中国绿茶金三角”中心之地理优势,结合目前景婺黄(常)和即将兴建的九景衢铁路之交通便利,可以考虑发展婺源为中国绿茶仍至中国茶叶的集散地,但一定要设置必要的准入制,必须严格标明各茶叶的真实原产地方可准许出售。

3.2 创建婺绿名牌、壮大婺源茶业任重而道

     婺源绿茶是以“清明”后采摘的一芽二(或三)叶为原料,经过杀青、造型揉捻、分段干燥、分筛拣梗、风选、拼配等工序精制而成。其中名品有珍眉、贡熙、珠茶等。“珍眉一级”茶在1997年全国供应出口绿茶评比中获奖;“雨茶一级”和“贡熙一级”于1982年获商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特珍特级”、“特珍一级”和 “雨茶一级”同于1985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婺源绿茶虽然坐拥多种优势却一直欠缺叫得响的全国甚至国际品牌,始终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有牌没(少)货,另一方面是有货无牌。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为了荣誉而特制样品参评,获奖后往上级一报喜、把奖杯奖章往会议室一安放便完事,根本没有趁势打铁、批量生产同类产品跟进推销、进一步强化与扩大其影响,迅速将品牌效应转变为销售优势经济优势。

    遥想当年,婺源茶厂出产的烘青型特珍特级(茶号3115,下同)被摩洛哥国王当作馈赠大臣们饮用的礼茶。1973年6月15日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来电称:“婺源茶厂生产的珍眉一级(即特珍特级),是我公司出口的传统号码茶(3115)的主要源料。特珍特级以它白毫显露、条索匀正、色泽绿润、水色清沏、香气芬芳,滋味鲜爽而负盛名,深受国内外销费者欢迎。如摩洛哥每年都进口一定数量作为国王礼茶,赠大臣们饮用,目前亚、非、拉、美、欧五大洲许多客商纷纷来电,以及到广交会上询购该茶。由于货源关系我司无法满足他们要求,只好采取分配酌情给一些。”客商对婺源茶之急需跃然纸上[6]。曾记得,早在婺源茶业鼎盛的1992年,出差在外的笔者出于对家乡茶叶的关心,想看看它的销售情况,跑了北京城许多地方才发现一家茶叶店堂内安放有一块婺源绿茶的大广告牌好不惊喜,可却并无婺源茶叶出售,真是遗撼之至。像这样的店家,婺源茶业就是携货上门请它代销也比失去该阵地的强。另一方面是婺源绿茶有货无品牌,有的干脆在包装上仅打上“茶(中国名茶)”的字样,既不标注产地,也不标注生产厂家。事实上,许多婺源茶叶公司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有的甚至没有自己和产品,它们与其说是一家公司,倒不如说是一家茶叶包装厂,有的甚至就是一茶叶包装车间。他们不愿也不能花大力气去做广告来创品牌名牌,而是每年把包装印刷得花俏一点时髦一点,有头脑一点有实力一点的就再做个冷库,搞一搞保鲜,年关时拉关系给回扣做点机关单位和德兴铜矿拜年送礼的生意。更有甚者,为便成茶色泽美观一致,过去还在茶叶中加入青靛、黄粉、滑石、白蜡等来改进其颜色,以提高售价[7],旁门左道,小打小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悠哉游哉,不亦乐乎,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哪管你婺源绿茶品牌“谁主沉浮”!

    因此,恢复茶叶生产、扩大茶叶销售、创建与宣传婺绿品牌是一系统工程,只有科学有力而切非蜻蜓点水般地组织实施才行,对此县府责无旁贷,舍我其谁,并最好从后场走向前台,实施政府调节。组建国有独资茶叶公司,全面负责“婺源绿茶再创辉煌工程”一切事宜与相关花费。为此,县府投资该公司不要求其赢利,能保本经营便行,甚至有限度的亏损也未尝不可。如果说婺源绿茶因其品质好独执世界绿茶市场之牛耳的话,国有独资茶叶公司就好比是陈庚大将消灭国民党李铁军兵团战役中的牵牛部队——三五九旅,以局部牺牲换取全局辉煌的胜利。如果该国有独资茶叶公司能创建婺绿品牌名牌,使婺源茶业走出困境,单讲全县茶叶增加创税也将会较财政投资应创利润多得多,而且涉茶农民已占全县农民总数的85%,婺源茶业复苏的综合效应一定会巨大惊人,民富则国强嘛!

     打造婺绿名牌,国有独资茶叶公司应建立自己研发机构,创新茶叶加工工艺,翻新花色品种,实行订单种植与管理,充分发挥公司+农户模式优势,严格按照“婺源绿茶”省级标准组织生产。然后就是宣传炒作了,不惜人造神话(譬如婺源地处中国绿茶金三角中心这个提法就很好,有创意,有诱惑力。)甚至故弄玄虚,紧扣消费者心理,引领时尚潮流,不失时机地推销产品。茶叶外观,也是内行人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消费者多随波逐流,全靠市场引导。其实说“碧螺春”外观一定比“龙井”的好或“珠茶”外形一定比“眉茶”的酷,笔者并不以为然。想当年,彭德怀元帅领命挂帅出征抗美援朝的头天晚上下榻北京饭店,他就是感到睡钢丝床不舒服,最后不得已将被褥搬到地板上才一觉到天明。

     讲到打造婺绿名牌,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其实不就是给婺源绿茶弄个中国驰名商标吗?婺源绿茶产地优越,内质上乘,历史光荣,金银奖得主,2007年还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2008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婺源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婺源肢现辖行政区域。而且《婺源绿茶》系列标准已制订,生产工艺在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因此说,打造婺绿名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剩下的事无非就是每天开(送)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到中央电视台,给婺源绿茶做它一年半载的电视广告,狂轰乱炸,反复洗脑,观众印象深了,婺源绿茶商标要想不驰名也难,届时,申请中国驰名商标也许就是一个手续问题了。当然,为了节省广告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广告可按1、2、4、7、15天这样做下去,总之并非每天都做,前期广告做得密些,甚至头天可多达3次,而后期却做得疏些。同时,婺源绿茶可与婺源旅游一并做广告,还可与婺源山泉水一起做“婺源三绝(甲或佳)”之广告。应该讲,营销婺源绿茶实际也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因为婺源是旅游地区,游客回家总要买些土特产去赠送亲朋好友,这本身就具有了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