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婺源县对有机茶项目扶持的调研
作者:董淋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5 18:10:35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婺源县对有机茶项目扶持的调研

董淋澎

 


 
 
 
 
  茶叶是婺源县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发展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茶叶向良种优、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县扶移办对有机茶扶持项目的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对全县有机茶扶持的总投入情况:

  县扶移办从 2011 年开始,就对有机茶项目进行重点分期分批立项扶持,四年中总共立项 15 个,其中2011 年立项 6 个,2012 年立项 2 个,2013 年立项 7 个,项目遍布 10 个乡镇,18 个自然村。结合有机茶项目的配套,每年举办一次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使群众加深了解有机茶的种植、生产、加工等技术,15 个项目总共投资 131 万元,实用技术培训费共 94 万元。

  每个扶持点都具有较好基础条件。每个茶园低改的都有连片茶叶 50 亩到 100 亩以上,如: 赋春村委会200 亩、浙源沱口屏山组 200 亩、清华里村岩下组 420亩、清华浮溪组 180 亩、镇头梅田村 150 亩、珍珠山秀水村 400 亩,而且茶园地理条件也较好,都在交通便利的公路边上,便于运输、采摘、并且各点上都有较好茶叶加工厂,有的是几十年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场,对茶叶的生产有一定的技术和认知水平。

  通过扶持各点在茶叶上所获得的成绩。通过立项扶持后每个点在茶叶的产量和效益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增长。比如,清华里村岩下组,改造后由原来每亩 520斤,增长到现在 950 斤,纯利由原来的每亩 550 元,到现在每亩 980 元,赋春村委会的茶园改造后,由原来每亩 410 斤,增长到现在 820 斤,纯利由原来的每亩 400元,增长到现在每亩 650 元。镇头镇梅田村茶园改造后,由原来每亩 280 斤,到现在每亩 380 斤,纯利由原来的每亩 300 元,到现在 480 元。

  通过扶持各点的茶叶发展出现良好态势。各点规模连片茶园不断增加,连片面积 100 亩以上的有 6 家,各点都对茶厂进行了维修改建,对设备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更新。

  通过扶持以点带面,大大促进了村民种茶的热情。

  村民们都把已荒的茶园重新管理起来,进行深挖、修剪、采摘,从而提高村民的收入。

  虽然通过扶持各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茶产业投入不足,制约了茶叶的发展。各点多少都有等、靠、要的思想,都指望上面的立项扶持,而自身投入少,以致良种茶园扩建、厂房改造和设备更新十分缓慢。

  茶园基地规模偏小,良种普及率偏低,茶园单产低。从这些扶持点看,60%的茶园是二十世纪 80 年代前发展的,处于老化期,部分茶园品种退化、粗放经营、产量低下,平均亩产不足 70 公斤。

  茶叶加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不高。相当一部分茶厂厂房和设备简陋,加工环境差,加工技术标准不一,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没有现代茶叶精制加工厂。

  根据上述情况,进行对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加快品牌建议。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成熟,茶叶消费开始由产品认知阶段向品牌认识阶段发展,加强茶叶品牌建议已成为茶叶发展的当务之急。

  丰富茶类,拓展市场。名优茶由于经济效益好,有市场需求(秋品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应做好品牌建议和质量保障,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时,根据茶叶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丰富茶类品种,利用好夏秋茶资源,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茶市场,扩大茶的影响。

  以点带面。充分利用示范样板点带动村民发展茶叶,扩大规模,形成规模大、高质量的茶叶生产基地,实行农产+基地模式,解决茶叶销售的难题,来促进村民种茶的积极性。

  茶叶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指导,要走国家扶持与群众艰苦创业相结合的道路。

  总之,茶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的发展需要全县各个职能部门群策群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配合,需要各级组织以及广大茶农的不懈努力,来一起推进我县茶产业的发展,将茶产业真正建设成我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作者系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科员)
 
 


  (www.wycxc.com 中国婺源旅游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