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婺源茗眉与铁观音
在中国,茶叶历史太悠久了。原来它们都很安静地呆在所属产地,可自从媒体大幅渲染茶叶健康论、减肥论后,各地的茶叶都粉墨登场,走向四方,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喝茶的热潮,也好,这样大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品味到其他类型的茶。在这些类型中,我最喜欢绿茶和乌龙茶,绿茶中因产地原因我接触最多的是婺源茗眉,乌龙茶中我最爱铁观音。
茗眉,顾名思义,因其外型象女子的秀眉而得名。铁观音,一说是乾隆见茶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另一说是观音托梦给老茶农魏荫因而找到的茶 ,取名铁观音。不管如何,人有姓有名,世间万物也该有姓有名。
喝茶在古代就是一种精致生活方式,是一种把玩,就像赏古董,捧歌女,书法、绘画、下棋和弹琴一般。法门寺地宫里发掘出一套完整的唐代茶具,做工考究,精美华丽,彰显古人在茶道方面的讲究。现在不一样了,时异事异,喝绿茶,除了一部分从事茶叶工作的人一定用茶具外,其他很多人把喝茶当成了喝饮料,拿一个杯子,放好茶叶,冲一些开水,就可以喝了,简捷方便,讲究的东西少了很多,象茗眉,就是经常这样被当作保健茶来喝的。但有一点,因为茗眉叶芽很嫩,不能用刚开的开水泡,要求70度的水,故感觉象二八少女。每次喝茗眉,高高地拿着那玻璃杯向里看着,就想起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绿茶在玻璃杯里面的景致象马来西亚的森林,很有诗情画意,我有同感。但我觉得喝茗眉和其他的绿茶,一般都有静如处子之感。每次我把茶叶放入杯中,看着开水泡着它们,叶子一片一片舒展开来,上下翻腾后,慢慢地沉入杯底,静静地聚在一起,等待着该到来的一切,就象许许多多的中国国画,挂在墙上,给人遐思。铁观音就不同,首先需要茶具,你得从容地坐下来一道一道的喝,一道一道的品味,想简单都不行,也好,在这熙攘的现时还有这种闲雅的生活方式,让人心中凭添一脉温情。它的外观条索卷曲紧结秀丽,冲泡后叶青绿,叶缘红,有“绿腹红镶边”之美称。不过,一般铁观音都是放在盖碗中,与茗眉比其视觉效果差,而且粗糙,象个铁匠。铁观音要用煮沸的矿泉水泡,才能使茶叶香气四溢,所以每道茶都要等待水开,这少许时间就可用来品味前一道茶韵,很能陶冶性情。
茗眉是春茶好,铁观音是秋茶好。好的茗眉闻起来很淡,香气高远,有超凡脱俗之感。春天万物复苏,各种欲望四起,所以那个时候喝茗眉是为了扫除心中哕气,清心寡欲,可我想,人的欲望只能是压抑不能去除的。秋天万物萧肃,需要激起人的欲望,所以喝着滚烫的铁观音能激荡起人生活欲望,而且香气馥郁持久,回味醇厚甘甜,一道道喝着,人的心扉就缓缓地打开......
每喝完好的茗眉,那茶水从喉间一直流到心中,那感觉很似小提琴拉出的曲子一般,慢慢地流淌到人的心中,然后了无痕迹,只留下一点点余音,还是又慢慢散去,而那淡淡的茶韵又似中国的水墨画,也似王维的山水诗。铁观音则不同,每喝完一道茶,第一感觉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五脏六肺都被烫得服服帖帖,把唇齿间不洁之气消散殆尽,只留下茶甘让人回味无穷,因为有些涩,所以它象大提琴和萨克斯那样能带给人一种暗哑的流畅,但沁人心脾,意境层出。
它们在茶具的使用上有不同,铁观音除了用紫砂陶软化水质吸苦仄,让入口更柔和外,还用德化白瓷茶具,这点在茗眉是只用玻璃杯和紫砂陶。有一点很奇怪,在冬天喝铁观音会寒胃,有点硬,需要配一些小吃来调理,不知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独乐,与人乐,孰乐?其实两者都有乐趣。喝茶,一个人捧着杯,听听音乐,吃吃零食,很惬意,也可以静静地感受茶香,能欣赏到平时不在意的很多东西,如人的心境,茶的茶境等。邀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每次“韩信点兵”后,大家拿起茶杯共饮,享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一件风雅事。总之,不管是品茗眉还是铁观音,对于我来说不是用来减肥等等,只是“相看两不厌”,很有情趣的事物。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746280100860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