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婺源秋韵间
折翼飞翔 来源:旅游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婺源,成了旅游的大热。金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的青山,古老的徽派建筑,宁静的月亮湾,千年的古树,秋日的红枫,这一些些,一切切成就了婺源中国最美乡村的美名。使得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生出无限的向往。
自从看了各大论坛,各个俱乐部拍回来的婺源的照片之后,那明快的金黄油菜花,如梦如幻仿佛走进历史的古村落,高大的遮天蔽日的古樟就一直牵动着我的神经。婺源之行也就成了我的梦想之一。
春天是婺源最美的季节,08春天本有次机会去婺源,却在临行当天女儿生病,无奈只得放弃。本来打算09春天再去。却在秋日无意之中看到一朋友的博客拍回的冬季的婺源照片,虽无春天的多彩和鲜活,却多了一份宁静和深远。
于是留意各大俱乐部动态,却无一有婺源计划的。便打算独自出行,开始在网上搜索婺源自助游攻略,看着比较合理的打下几份。算计着到底是开车去还是乘车去,问过几个去过的朋友都说乘车比较划算,自己一个人开车费用贵不合理。
那几天一直都处于出行前的兴奋状态中,谈论的也几乎都是我的计划,某日在某群说到我要独自背包走婺源,某人惊呼,这个女人疯了,呵呵!那是因为不理解。其实虽然我没去过婺源,但是这么著名的驴游胜地,我知道一路是绝不会孤单的也许根本还没出常州就已经有了路伴了。
不过呢,人算不如天算,那天有个朋友告诉我,有另外一个我没参加过的俱乐部这几天有去婺源计划的,想想我反正都没去过,俱乐部有领队带着,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总比我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走来的热闹。于是火速转战俱乐部报了名。
11月下旬某天晚上,我的婺源梦之旅终于启程,一行17人,总以为这边俱乐部没走过估计不会有认识的,却还是看到了3个熟面孔,呵呵,原来常州也就这么大,真是走到哪都能碰上熟人,不愁这一路没话说了。
经过一夜的颠簸,在天蒙蒙亮的时候终于我们进入了婺源境内,进入山区居然有个收费点要收门票,交完钱进入景区,本以为会是开发好的景点样式,却只是看见我们的客车在陡峭的盘山路上一路蜗行,时不时闻到不知道是离合片还是刹车片的焦臭味。
又是大约半小时的路程,车子进入了一个村口,全体下车,先到一个俱乐部事先联系的农家集合,叫他们准备早餐,大家忙着先找水刷牙洗脸,再解决三急问题,等我全部收拾停当,一出去,居然发现同来的一个都不见了,在车上知道下面要去的地方。车子过不去,要走十几公里山路才能到达的,难道是他们都已经启程走了?情急之下差点吓出一身冷汗,在这里没向导怎么能走呢,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现在在什么位置,什么地方?这时农家主人告诉我,原来他们只是去后山观景而已,等下还要下来的,于是一颗心才放的下。
带上相机,问明上山的路,我也独自上山去,上山要经过这整个小村,远远的就看见村口的参天大树,一棵棵都有几人合抱那么的粗,遮天盖日的树梢为树下投下一片巨大的阴影。想必这就是我在图片看了无数次的千年古树了,不甚和谐的是,树下广场上居然也有现在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械,徒然为这增添了几许现代气息。
广场边的小村倒是古韵十足的,纯正的徽派古建筑,白墙,青瓦,梯檐,翘角。走入小村蜿蜒的小巷,抬头看看居然也有门牌,才知道,我原来是来到了大名鼎鼎的石城了,那个无数次听过看过的名字,驴友,色友一直梦想的天堂。 拿着我的卡片机一张张的捕捉这幽深小巷,斑驳墙壁,袅袅炊烟,有种恍如隔世,走进历史的感觉,村里多半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或在小巷尽头门檐下安静的看着这些外来闯入者,或带着银铃般的笑声闪过你的身边。
穿过几欲迷失的层层叠叠小巷,向后山上爬去,很矮很秀美的小山,上山的小路边是农人种植的青菜萝卜,都是最寻常的农家菜,小路的岔路上不时有老奶奶拿着煮熟的红薯来兜售,估计是纯天然种植的无公害作物,不过对于这些东西我算是免疫的,一贯都是不喜欢的。也就做不到我的生意了。
一路行来山坡上三三两两的都是扛着长枪短炮的色友,五花八门的各路方言,估计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发烧友,那些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器材,绝不输与任何一场器材展览。
找了一个无人也合适的位置站定,回头来看看这个小村,当能窥的小村全貌的时候,那一刹那,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我看到的,如果一定要找个确定的,确切的词语的话,我想只有“惊艳”可以担当此重任。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烟雨迷离中,一幢幢饱经岁月沧桑的古宅,粉墙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的散落在小山的盆地里,村边围绕着参天的古樟树,炊烟此起彼伏在古村各处袅袅升起,这就是画家笔下,摄影家镜头下,中国最美的乡村了,如诗,如画,如歌。
从惊艳中恢复过来后,拿起了我的相机,选取各种各样的角度拍摄下来,这时候没有单反真的觉得是遗憾了,我知道回去整理出来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在山的各处都转了一下,山后还有一个小村,没有石城那么大,但是也是标准的徽派艺术,一点不输于石城。现在我庆幸他们把我落在了后面,让我有如此宁静的心境来一个人慢慢欣赏,慢慢回味。
10点左右回到山下农家,上山的人也都陆陆续续回来了,领队说在这里吃完饭再去长溪,在等吃饭的间隙我又去小村转了转,几乎把每条小巷都转了个遍,还在小巷深处迷了路,怎么转都转不出来,最后看着村口那些个参天古树才得以走出来。
饭后,换了比较轻便的衣服,背上装备,我们出发去长溪,本来叫了个向导说是50元的,却在临走时说是要60才肯走,去长溪还没有通公路,此去全靠我们用双脚丈量了,还是那条山路,只是出了村口转另一个方向走,走不远有一比较现代化的土地庙,完全跟村里的建筑是2个风格,也是一个极大的反差,本来最该看起来古老的东西却变成最具现代感的的了,也还是有点戏剧性的。
一路沿着山谷的一条小溪行走,走走停停,上坡下坡,碰到一批又一批的驴友,最值得一说的是上海的一批驴友,跟我们是一路的。有个小伙子带着一条萨摩耶,雪白的长毛,穿着个迷彩的小背心,背心兜里装着狗粮,刷子,自力更生,自己的东西自己带,看着它就觉得特可爱特好笑,每次在一起休息的时候,我就抢着去帮他遛狗,这枯燥的一路因为有了它,给我带来了几许欣喜和欢笑.
大约4小时左右,在已经走的疲惫麻木的时候,出现了一条下坡的阶梯路,一棵巨大的不知名古树做迎客松状挡在半路遮住了部分视线,透过树的间隙隐约看见一大片建筑就在不远处,我想我们这一路的目的地到了,走过“迎客松”,这个养在深闺无人知,只在驴友间流传的神话“长溪村”终于在我眼前呈现,跟石城一色的徽派古建筑,一色的幽深小巷,不同的是有一条长长的小溪环绕着山村,想必这就是村名长溪的由来了。
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沿着小溪边的石板路走过,细雨落在小溪里闪着一个个小小的涟漪,溪边的山坡上不时有一两棵已经红的灿烂的枫树,为这迷离的景色增添一抹亮色,木质的小桥横跨在溪上,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找到事先联系的向导,把我们带到了长溪小学,因为下着雨,向导建议我们把帐篷搭在教室里,于是我便有了第一次把帐篷搭在室内的经历。
搭完帐篷,领队去联系晚饭的地点,大家呢就在村里自由活动,还是喜欢一个人,总是觉得这样的景致,这样的宁静,就只适合一个人慢慢的静静的品味,那古老的月洞门,那雕花的窗格,檐角已经斑驳却还鲜艳的彩绘,矮墙上长出的不知名绿色植物,以及养蜂的圆木桶,都带着历史和岁月的味道一一向我展现。
询问了村中的小店店主,由店主介绍,买了毛巾,小袋的洗发精,拖鞋,化了5元钱找了户人家洗了个澡,感觉神清气爽了很多。
晚饭时村长来了,做了个自我介绍,先是道歉,因为进村比较困难,比较幸苦,再是说进村的路已经在修了,不久我们再来的话就可以把车子开进来了,不用那么幸苦了。
吃完晚饭回到小学,操场已经多了好多的帐篷,听口音估计上海的居多,一天的跋涉已经让我非常的疲惫,钻进帐篷躺了下来,本想这就睡觉,却在迷糊到快睡着之时,被一阵鞭炮声吵醒,起身到阳台一看原来是楼下有批驴友,点起了篝火,放起了鞭炮,烟火,跳起来锅庄,喝起了小酒。
一边另一批估计看着有点眼热,一会会竟然也开始学样,也点起了篝火,于是这个小小的学校变的异常的热闹,一直到十一二点稍稍消停,才能睡去。
第二天吃过早餐,再在村里到处走走,把昨天没走到的地方再走了个遍,到长溪本就是看的红叶,村边山坡上三三两两散落的红枫也是此行的主角之一,当然少不了给它们在我的相机留下身影。
9点,收拾打包好帐篷睡袋,要离开长溪了,还是进村的那条山路,过了“迎客松”转上另一条岔路,一路都是曲折上坡的阶梯,比从石城来时的路要有难度有强度的多了,大约走了40分钟左右在一山坳处回头,居然看见长溪还是近在咫尺,当然这是说的直线距离。
半路在一破庙休息的时候,一只断尾的小土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不断的在各人之间穿梭祈求着食物,等我们再次上路时,它第一个走在前面,由此就一路带着我们出了山,它还不时会回头看看我们跟上没有,整个就是一免费的向导,也是此路上的一段趣事。
终于出了山,在久违的平坦柏油路上了我们的客车,估计几十公里后,车子停在了清华镇,这个小镇因为彩虹桥而出名,我们去的那家饭店楼顶就可以看到桥,店主特意设置了个平台以供客人观桥,也好免去看桥的40元门票。我第一个爬上顶楼,彩虹桥是座廊桥,桥体基本是一色的朱红,青色的檐盖,远观虽不是很清晰,却也一样让人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巧夺天工。
吃完此行最丰盛的一餐,我们就要踏上回家的路途了,2天的婺源之行,匆匆忙忙,很多想去的地方还没有去。
婺源的古老沧桑,婺源的自然未经雕琢,通过画家,摄影家的笔和相机,带着对视觉的震撼力不断的呈现给大家,带给了无数追寻美,喜欢美的人们一副副赏心悦目的画面,也带给了他们一个个美丽梦幻的婺源游的梦想。
客车开往了回家的路,没有看到婺源标志性的金灿灿油菜花,我和婺源也就有了一个新的约定,来年春暖花开时,婺源!我会再来的!
《08秋季的事了,一直都没写出来,最不会写的就是游记,总觉是在记流水帐,错过不记又觉得可惜,随便涂点出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