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婺源的天然野菜--鸭板脚
作者:方跃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24 21:03:37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婺源的天然野菜--鸭板脚

方跃明 

 
 
 

 
 
  春天的婺源,不是简单的田野与房屋的交织与更替,也不是庸俗的红花与绿叶的缠绵与铺陈。她是一幅神来之笔绘就的美丽图画,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她是神奇大自然和书香礼义人家的完美结合,儒雅含蓄,韵美词工。

  春天的婺源农村,远山翠绿,近水澄明,沐浴在清风暖阳下的一个个粉墙黛瓦式的徽派小山村,在蓝天白云的陪伴下,显得特别的妩媚和悠闲。邀上三五个知己或者好友,漫步在连空气里都含有香甜味的青石板路上,人的心就会多了一份宁静和洒脱,少了一份莫名的浮躁和茫然。

  在春天婺源的山径旁、田塍上、溪水边、茶园里,只要稍微懂得一点野生植物知识的人,都不难发现地上那一簇簇、一团团长得枝壮叶肥、绿意盎然的天然野菜。这些天然野菜,有食之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臭株茶; 有能够消炎、止咳、平喘、降压、消脂的苦荠; 有可以疏风散热、解毒消肿、消渴镇痛的茶菩藤; 还有让人闻之色变却食之甘甜、有如灵芝仙草的强盗草、鸡肠草等等。这些大自然恩赐给婺源乡土的、既能点缀风景又能果腹解饥的绿色食物,一直以来都是护佑纯朴、善良、敦厚、勤劳婺源乡民成长的“苦口良药”,是生于斯长于斯婺源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玉馔珍馐”。

  在相对比较潮湿、荫凉的树底下、草丛边,稍一留神,你还会发现一株株通体碧绿、叶大茎直、且每根茎上只长着一片呈三角形叶子的“鸭板脚”。鸭板脚个不高,每株也就大约 35-50 厘米高左右。但它顶上的叶子却特别肥大,身长且体阔。因为它顶上的叶子如同鸭子的脚板一样张开,所以自古以来,婺源人祖祖辈辈都以“鸭板脚”相称。至于为什么叫“鸭板脚”而不叫“鸭脚板”,由于年代久远,县志族谱村史中又没有记载,因此也就不可知晓其中原由了。这种植物,春天发,夏天老,到了秋天就会变得只形枯骨槁,不成样子。等寒彻砭骨的北风一到,鸭板脚就只能和地下的蚍蜉虫蛾为伍,直至骨腐肉烂,化为泥土了。

  鸭板脚虽然是单株生长,但只要找到一株鸭板脚,它的周围必定有许多株鸭板脚生长在一起。在浓荫的山磅下,在甘冽的山溪旁,在那些土地松软、腐生物众多的蓬蒿里、角落头,都有鸭脚板那形如惊鸿、俏似西子的袅袅身影。不过,在婺源,鸭板脚生长的地方大都集中在山高水冷的东北乡一带,在地势平缓的西南乡,却鲜有关于它的故事。

  鸭板脚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年十二个月中其充其量仅能存活二百多天。但是,鸭板脚却是婺源乡民们在青黄不接时期足以养身疗饥的不可缺失的美味佳肴。据婺源县天上人家—— —查平坦村的潘宝兴老师介绍,婺源食用鸭板脚的历史很长,在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食用鸭板脚了。据说,开始的时候,因为有人发现鸭板脚具有清凉解毒、降脂降压、去火消肿的作用,于是还只是作为一种中草药使用。后来,人们又发现鸭板脚不但能治病,而且还能作为菜肴佐以米饭,而且味道与一般的野菜不同,不但不酸不涩不苦,而且回味清香甘甜。鸭板脚,一般在惊蛰之后破土发芽,春分时节初具模样,清明之后谷雨之前的这段日子,是鸭脚板“发育成人”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人们采食鸭脚板的最佳时期。因为一旦过了立夏,鸭板脚就会变成“蒸不烂煮不透”的丝瓜络而无法食用了。在婺源,鸭板脚可炒可蒸可糊,还可以凉拌。无论采取哪一种厨艺烹制鸭板脚,鸭板脚的味道都让人如食甘饴,余味无穷。

  素炒鸭板脚,就是将从地上采来的鸭板脚在清水中洗净、沥干,然后放到砧板上切成一寸左右的段,叶子也一并切碎备用。烧热铁锅,往锅中放入适量的婺源本地产高山柽籽油,然后放入已洗净切好的鸭板脚,一番翻炒之后,再加入姜末、蒜末、精盐和鸡精,继续翻炒直至菜熟。然后装盘,即可食用。

  刚刚炒熟的鸭板脚,颜色如翡翠般晶莹碧透,香味如幽兰般淡雅清新,摆在白玉盘中的那一截截短茎,形状如刚刚入睡的美人,温香软玉,玉臂枕环。夹一口酥软浓翠的鸭脚板入口,细嚼慢咽,一股清馨之气直入丹田,不仅让人觉得满口生津,心宁气朗,而且让人有一种如饮琼浆玉液后的旷达和飘逸。如果这个时候,再佐以婺源土生土长、淡雅醇香的查记米酒(如果一时找不到这种米酒,也可以适量喝一点葡萄酒或者啤酒,千万不要佐以烈酒),那就真的找到了那种“除了神仙,舍我其谁”的逍遥快乐感觉了。

  吃鸭板脚,必须到农村,必须到坐落在深山僻壤的婺源小山村。因为只有这些地方的人们,才会熟知鸭板脚的习性;因为只有这些吃苦耐劳的人们,才会不辞辛苦地去山磅溪沿采来鸭板脚,以补充菜厨的丰盛和弥补食品的不足。在县城,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宾馆酒店里,已经不可能有这种乡间野味,让人评头品足或逸兴遄飞了。
 
(江西婺源
www.wycxc.com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