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美食--山间竹笋,香嫩可口
作者:胡明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17 21:55:35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美食--山间竹笋,香嫩可口

 胡明刚

 

 


  竹笋之名,据说是中国汉语特有的称谓。至于日本、美国怎么译法,亦不可知;听说外国人把竹笋译为“竹芽”,略为合理,如果把它译为“幼竹”,“嫩竹”,“竹根”,那么他们就得敲掉竹椅、竹床当菜吃。后来,查考古书,与竹笋有关的称呼相当丰富:“竹根曰‘菊’,旁引曰‘鞭’,‘鞭’上挺生者曰‘笋’,‘笋’外包者为‘箨’,过则‘箨’解曰‘竿’,‘竿’之节曰‘筠’,初发梢叶者则曰‘篁’,梢叶开尽者曰‘ ’……”如此这般,中国文字的精奥全在竹笋当中了。

  竹笋是生命力极为旺盛的植物,其成长速度之快是令人叹为一绝。如果人类像竹笋一般长大,我想永远也找不到童年和少年。据说在竹乡,竹笋是一种图腾,是生殖的神秘象征。有一副新婚对联云:“喜见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孙”实为“笋”之谐音,意为多子多福。现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对联似乎过时了。但竹笋体现着青春的美,天台山土话:“你后生生得笋梗样”,证明你是英俊的,是富有阳刚之气的;还有“雪白笋嫩”,是形容漂亮姑娘的娇美体肤。竹笋既刚且柔,那一层层笋壳,如绣衣一般;那笋肉一掐一股汁儿,嫩嫩溜滑的,令我想到“谁家少女不怀春”的诗句;有时见有两三村女把笋壳哨衔在嘴唇间嘟嘟地吹,宛若少数民族吹木叶传情一般——爱情旨趣形之于笋,亦是匪夷所思的。

  
       每年清明前后,挖竹笋成为此带山民的头等大事。竹笋成了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挖竹笋的收入要支付一年的生活生产费用,不挖笋就等于没饭吃。他们吃住在山中,住在茅草箬叶盖成的窝棚里,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要扛起锄头背着篮担上山去。这是一种极为原始的生活,也是一种极为艰苦的劳动。挖竹笋是有讲究的,譬如从地上的裂缝,泥土的隆起,就能判断出竹笋的大小和品位。这种诀窍一般人是掌握不了的,而山民的眼光就像X光一样,一眼就透视出来了。我小时候在笋山生活过一段时间,挖出的全是露在地面上的竹笋,地底下的竹笋却察觉不到,即使看见,也挖破残了许多。竹笋是讲等级的,最好的是冬笋,在城里连皮带壳可卖四五元一斤;春笋最好的是黄须笋,顶差的是乌头笋。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笋价就要逐渐跌下去。起初山民们把它们担到公路边卖,到后来就只好把竹笋制成干品,或破片,或切丝,或将小笋放到大镬里煮熟晒干,其色其形犹如茄子,故名“笋茄”,其经济效益就会翻好几番。或挑选质地上好的竹笋,蒸熟后,把它压在大石下,榨尽汁水,再烘焙干燥,其质地宛若干木柴爿,本地人叫做“笋毡”,可收藏数年不坏。食时浸胀,取竹夹子夹住,刨成薄片,下锅加油,并骨头肉炒煮,香嫩可口,为席上一味佳肴。

  竹笋是山地的美餐,山民们喜欢用笋脑炖猪肉豆面,用以佐饭,其味悠远,鲜嫩可口;笋干与腌肉鸡蛋同焖糯米饭,又是一种美食,亦使人胃口大开。如果从腌菜中加些鲜笋片,或腌菜和笋片混合煮晒成干菜,其味不亚于绍兴的霉干菜;笋干炖鸡肉黄花菜,再加板栗豆腐干洋芋,营养价值也丰富,使人更加回味隽永。笋食中真正体验着山野情致和乡居趣味,而在方外,竹笋亦是僧人素斋之一味了,没有竹笋,寺院饮食会稍逊一筹的。笋味中,使人感觉到清逸幽雅高邈的文化理趣——如果有人到我的故乡,我会请他领略竹笋数味,更重要的是领略竹笋后面站着的朴实而真正的山里人。你们肯定会说吃笋犹如吹箫一般,有音乐一般飘扬的感觉。 (婺源旅游网  www.wycxc.com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