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婺源的鹅卵石:麻头碌
作者:吴进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14 15:14:59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婺源的鹅卵石:麻头碌
 
吴进彬
 

 
  “麻头碌” (也叫 “麻流碌” ), 即河边的水磨石, 其形状不一, 多为椭圆, 少有棱角, 大如升斗, 小可拳握。这个词的难点在 “碌” 字上, “碌” 音LIÙ, 本为一种农具, 叫碌碾, 就是俗称的石磙, 用石头做成, 圆柱型, 用来轧谷物平场地,当年的水库工地常见此物。 “麻头碌” 即圆柱型的鹅卵石, 现语义扩展为所有石头。

  说到这个词,我就觉得婺源的先人真是聪明。 一块小小的鹅卵石,不入时流, 不见经传, 却经常作为喻体,出现在婺源人(尤其是紫阳镇人) 的话语中, 而且那么生动传神。比如,说某人的头小且圆浑,就说“像麻头碌一样” ;又比如说谁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谁,便说: “一只麻头碌” ; 再比如评价某人头脑木呆或思想僵化, 就说 “伊只没比麻头碌还死硬” 等等。

  历史上, 麻头碌还是有故事的。

  长溪,过去是个拥有千户的大村落,俗云 “中云千姻无大河, 长溪千姻无耕牛” , 长溪人不知耕牛为何物。某日, 一长溪人来到赋春, 见到田里的黄牛水牛, 甚为奇怪, 便向路人打听。 路人见他连耕牛都不认识,便有意作弄他,说: “这是黄牛麂呀!” 长溪人听后想: 黄牛麂好啊! 既可以耕田又可以食肉。于是再问:“这黄牛麂是怎么来的呢?”路人笑着说:“用麻头碌孵化啊!你到河边随便找一个大大的麻头碌,用围裙包好放在胸前孵,一天一晚黄牛麂就出来了”。长溪人信以为真,到河边挑了个十多斤重的大麻头碌,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胸前,步行回长溪。去长溪的山岭实在太高太陡,爬到半山腰他实在走不动了,胸前的麻头碌越来越沉。他不时的打开围裙偷看麻头碌有无变化, 越看越心急,越看越没劲。他似乎明白是那个赋春人欺骗作弄了他。于是他决定不再受骗,用力举起麻头碌往山岭边的草木丛狠命丢去。 恰巧, 一只角麂此时正蛰伏在这个草木丛中,受到惊吓,角麂 “飒” 地从草木丛中跃起,逃向别处。这长溪人见此情景,大叫嫚 嫚 一声: “啊呀呐! 仂 仂 (长溪人称妈妈), 忍一忍就是一只黄牛麂啊! ”婺源人说这个笑话时,最后这句话学着长溪人的口音, 特别有意思。 当然,如今长溪是一个风景美丽游人如织的旅游点,长溪人再也不闭塞,他们成了旅游经济的生力军。

  麻头碌还是对善者的表旌之物。 在婺源的浙岭, 相传五代时住着一位方姓婆婆,她每日在岭脊的山亭里设灶烧茶,方便过往行人饮茶止渴, 分文不取。方婆死后, 行人感其恩德, 拾石堆冢。 一块块的磨头碌从近近远远集合与此, 越堆越高, 竟至 6 米高, 占地约 60 平方米, 被世人称为 “堆婆冢” 。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许多凭吊诗文,其中明代学者许仕叔在 《题浙岭堆婆石》 中有这样两句诗: “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 。 平凡而伟大的方婆婆, 在 “磨头碌大军” 的簇拥陪伴之下,给世人树立了一座行善乐施永世不朽的丰碑。
 
 (
www.wycxc.com  婺源旅游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