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水墨画的婺源 摄影家的天堂
作者:行者丫丫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26 12:20:43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水墨画的婺源 摄影家的天堂

—行摄石城、长溪游记

  品尝着从婺源带回来的绿茶,品味着用茶油炒出的菜肴,品赏着在婺源拍摄的千余张照片,婺源之行的一幕幕在心头涌现,经过积淀的记忆让人难忘。最初对婺源的印象始于一幅图片:潺潺溪水与幽幽远山相连,黄灿灿的油菜花与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相衬,宛如一幅水墨画!一直都向往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地方,在深秋时节,我随太阳伙伴户外俱乐部的10人踏上拜访婺源的旅程。


  车上,有两个老外,Mike是美国人,Dman是加拿大人,在各人介绍时还得有人翻译。领队看来很年轻,是江西九江人,也有些腼腆,不过在车上很有女人缘。一会儿,大家便各自投入了各自的梦乡,毕竟第二天还要徒步,而车上的夜晚并不舒适。

婺源史属徽州,与屯溪、休宁交界。穿行在皖赣交界的盘山公路,月亮悄悄爬上天空。月为我照,月随我行。路边松影婆娑,崖下流水淙淙。这不正是王维笔下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吗!


石 城

 


  正当,车上鼾声阵阵,自己有些睡不着。月光从车窗外一泻而入,多少使人有些感怀。路上或是醒来,或是睡,也不知过了多久,知道大概到了婺源,因为车子开始绕起了山路。到了石城的山下,现在人去了多了,石城也开始收起了门票。凌晨2点多点也不能幸免,一道栅栏把门,大有些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的感觉。有位值班人员清点人数,每人60元,名为“门票”,逃跑不成功。客车开始沿山路爬坡,虽然是凌晨,但在夜幕中仍可感觉到地势在上升。没多远,我们抵达了农家小旅馆,这是一座三层农家小楼。房间里虽然简单倒也整洁,楼上有卫生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抓紧时间休息。


  睡了三个多小时,凌晨六点,我们纷纷早起,开始为采风作准备,扛着长枪短炮向拍摄点进发。到达最佳拍摄点时,这里已经“枪炮”如林,“色友”如云,各自抢占有利地形,粗略目测约有四五百人之多,此等情景蔚为壮观。


  站在山上极目远眺,远处错落的群山静静的、悠然的环抱着小村庄!村庄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在白墙黑瓦和红枫间象薄纱一样弥漫,渐渐的与山腰的晨雾融为一体!烟雾缭绕中,清新的石城动静结合,宛如一幅美丽的无法用笔墨语言形容的泼墨山水画,诱惑着无数摄影爱好者痴痴寻觅着最佳摄影角度,执著的把摄影机架在环绕着山村的山头,就这样守侯着、捕捉着、抓拍着,他们在沉迷忘我的境界中,不时的惊喜不时的赞叹!我们站在山头朝村里望去,只见移步是景,处处不似人间,几疑到达仙境!不再多言,唯有取出相机一阵狂拍了!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石城是古坦乡程村与戴村的别称,因两村交界处有造型各异的石壁,有的独立挺拔,有的相依相偎,有的堆叠成群,宛如高低起伏的城墙,石城之名由此而来。此处有百来棵高大的枫树,与两村的徽式民居相比更显巍然。鸡鸣声声唤起,天空渐渐发白,月亮静静落下,太阳冉冉升起,最美的时刻已然来临:薄雾飘飘,炊烟袅袅,光影浮动,若现若隐。红枫绿树,黑瓦白墙。美伦美幻,恍如仙境。真是“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只见那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在轻烟薄雾中,若隐若现,与傲霜红枫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我们迎接深秋的第一缕晨光,等待秋日的暖阳。更奇的是,当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村庄上时,村民们也炊烟袅袅四起,大片的云雾开始弥漫开来。本来若隐若现的民居古宅,此刻完全看不见了,都被浓浓的云雾包围起来,只有那古木参天的枫叶探出云层,依然风景如画。

  石城的美,仿佛是天地之造化,永恒之美。撒散落人间,与世隔绝。这样一处美景,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的心魄。摄者的心,永远是为美丽的事物而活的。不肯停息的脚步,注定永远这样漂泊下去,在漂泊中寻找那份迷失的美丽。那么,就这样给自己一个借口,给自己一点时间,在季节更替中,去细数那些岁月走过的痕。



  深秋的南方小镇,天空总是瓦蓝瓦蓝的。红叶早已坠满枝头,该来的一定会来,就像这温暖绚丽的色彩;该走的也必定不会停留,亦如这满地落叶一样。于是,都市中久违的那份宁静似乎只有栖息在这片乡村陌路上,才可以沉静下来。我总是想找些借口敷衍过去,总想着把旅行的时间攒起留给遥远的地方,好像美丽的景致都藏在山外似的。



  如今,我真实的抵达这世外仙境。除了美,我再无任何言词可以抒情了。我想我的生命中曾有过太多的色彩,渲染过我。但没有一处让我如此震惊,在未来石城之前。但此刻,我是真真正正,震惊了。


  如画如墨,如梦如幻的石城仙境,简直就是摄影家的天堂。隆隆的冬来了,这暖意就在这邂逅了,秋还是无声的继续着,落叶也有稍许的醉意。



  从写字到行走到摄影,我都以步步为营。希望自己能写出美文,行到海角,走向天堂,摄出美图。这是我一生要去做的事,无论何时不曾改变。我要用一颗美丽的心,去发觉、收藏这个世间上仅有的美丽,宛如石城的秋。


  采风完毕返回农家,用完早餐、收拾行装、背起背包,向长溪村进发。在离开戴村的路上,遇见一位老奶奶,她正低头认真地剥一种壳状植物,我都很好奇,问这是什么东西,老奶奶说:“这个是油茶籽”,在之后的旅途中及在长溪村,发现几乎每个老乡家都有油茶籽并且在露天下晾晒,后来得知茶籽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油,也是这一带主要的农附产品。


穿 越


  从石城到长溪有一条山间古道,长约十公里。身负三十多斤的摄影设备。徒步有其独特的优点,我们可以边走边看,且歇且行。细细欣赏每一个风景,慢慢品味每一个细节。


  溪涧随山势高低起伏,时隐时现。既不知水从哪里来,也不知水向何处去。山边水畔,红花绿草,青松翠竹。鱼游溪上,鸟鸣涧中。涓涓溪水流向远方,是否与长溪相通?在途中,间或遇上从长溪村向石城进发的驴友们,相互友善的打声招呼,彼此告之对方离目的地还有多少行程。陌生人之间的这种友好,我觉得当是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流露。


  简陋的便道边,夏草早已枯萎,枯黄的草丛里间或夹杂着绿意,那是些硬骨头的草木,拼死也要来震慑一下残酷的寒冷。抬眼望远山,那是莫奈的油画,热情奔放,色彩斑斓,中间全是过渡色,模棱两可。你分辨不出红或粉红或玫红,往浓抹重彩的色系里找,也许能说出点匹配的颜色来。



  穿山越岭皆风景,一路采风一路行。当我们绕过一座山坡,眼前顿时开朗起来,只见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土黄色的民居在远山与红枫的映衬下愈发美丽,而农家的一缕炊烟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感。这里叫方家村,是介于石城与长溪之间的一个村落,方家村不大隐约只有十几户人家,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显得清淡幽静。



  在经过一个叫曹家村的村落,老乡说长溪大约还有七里路,听到这话疲乏之意似乎消失不少。此时正值中午,我们坐在老乡家的田地里上,吃着干粮,面朝大山,晒着太阳,一首孟浩然的诗句从脑海中浮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红枫、青山、村舍、场圃、茶籽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山村风景画。


  穿过沿途的村庄,再次扎入林间的时候,竟然有瞬间穿越时间的感觉。那是一个天使之门,进去了,几乎会带你步入仙境。前面走着的人,被洒在树丛间的阳光照射,光影斑驳,突然间变得透明起来,每一个事物都被镶了道金边儿,空灵神秘。那时候每一个人都象长出了一双翅膀来,想要飞越这山道丛林。


长 溪


  经过约四个小时的跋涉,在身体疲惫不堪之际,远远听见前面的欢呼声,心想快到长溪村了!果然当我们拐过一个山坡后,长溪村已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千年古村宁静地居于山谷之中,四面环山,一条溪水由远及近绕村而过。群山层峦叠翠,草木葱茏。小溪波光粼粼,流水潺潺。“长溪古称星江马源,宋初村中有一宝灵殿,多有灵验,朝拜者络绎不绝,因路途不便,进香者来多用马车代步,马簇如盖,故曰马源。又有一条长长河流经村而过,又曰长溪,或称马源长溪。”立于长溪东坡之上,身边有白色的茶花,眼前有黄绿色的苦槠,当然更有红色的枫香勃然生长!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在万木凋零的时节,枫香无疑是最亮丽、最有生机的植物。在这石径弯曲的寒山深处,在这白云缭绕的世外人家,耳边萦绕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绝句!


  从东坡下山进村,长溪石桥是必经之处。“石桥位于长溪村口,于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全村人集资倡建,该桥全为青石砌成,四片为桥面,两片居桥墩中间为四片桥面垫石,桥墩前向呈船头型,前锐后丰,气势雄伟,为徽派古代桥梁中较为壮观的一座。这座石桥,每片桥面重达十五吨,从何处运来,又是如何架上桥墩,现在人们都还觉得难以想象,亦可推想出当时村人的财力、物力、人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进了村,我们直奔戴向阳家(联系电话13755377598)。戴向阳是位传奇人士,据说此人颇为聪明,也有经商头脑,做干部离职后,在网上用博客介绍家乡的特产,用图文介绍家乡的美景,搞起了推广长溪旅游的特色网站,居然让长溪从默默无闻到远近皆知,来此旅游的散户、团队日益增多。正是因为他的推介,这座美丽的古村落才逐渐被世人所知晓,戴向阳成为了长溪村的一个符号,到长溪村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来村里的客人都是找戴向阳,路上到处都是问戴向阳


  第二天清早,我爬上村南边的山坡,拍摄山村的晨景。长溪村在晨雾中更显宁静,古树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民、屋舍、群山倒映水中,好一幅江南水墨画!依山傍水之地皆有灵动之美,长溪之美一如其名。



  拍摄后,吃完早餐,即将离开长溪,但没能近距离参观古宅,于是我们来到村西的小桥上采风,身边农田,脚下溪水,近处枫林,远方山峦。此刻我想到婺源籍名人--朱熹的那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般说来,一天可以用来拍作品的时间并不是太多,精彩的光线常常只在日升日落前后的一两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可以去寻找逆光,拍摄一些小品。在长溪这样的小村落里,人人狗狗,绿树红叶,老宅旧屋,不经意间许多东西就成了画,快门咔嚓响动一切便凝固在照片里,只是眼前的是灵动,固定的却是需要记忆来还原的。



  光线在狭窄的巷子了游弋穿梭,照亮了白色的马头墙,也将宅子风姿绰约的影子投射在每一个角落。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外来的访客,或许这里一年与一百年并没有什么区别,一切只是月阴圆缺的变换,景依旧人不同罢了。



  返回的时辰已到,收拾行李,别了长溪!别了婺源!我又将要回到原来的红尘俗世之中。探访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的旅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