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婺源多个山村濒临消失 有的仅剩两户居民
作者:徐黎明 王…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8-5 8:51:34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山水寂静 原生态环境引驴友纷纷探访

婺源多个山村濒临消失 有的仅剩两户居民

徐黎明 王春文 江西日报   2015-7-31

 

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曹家自然村。戴向阳摄。


    7月28日清晨,婺源县樟木坑自然村,古稀老人潘集栋正在家门口享受清凉的风,一只大黄狗懒洋洋地趴在地上。这个藏身在深山谷底的村落原本有50多户,如今大多人去屋空,仅剩几个老人坚守。

    连日来,记者走进婺源县沱川乡和赋春镇的即将消失的村庄,感受城镇化过程中我省乡村的变迁。

    1村委会3个自然村面临消失

    与安徽接壤的婺源县沱川乡小沱村委会有10个自然村。朱山自然村便是其中一个,这个村原本有十几户人家,如今已无人居住,房子大部分倒塌。随行的小沱村委会主任潘源辉告诉记者,朱山村已荒废了十余年。

    离朱山村最近的自然村是査平坦村,但也要走近两个小时山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2013年,来自杭州的摄影师余先生偶然来到这里,惊叹于这里的原生态风光。“泉水清澈,可直接饮用。真是一方净土。”

    朱山村小组原属一家林场管辖,十多年前,林场改制后,所属的子弟学校撤销。没有了学校,朱山村民开始谋划走出深山。

    白石坑自然村也属小沱村委会管辖,位于狭长的山坳间。早年有60多人,现在剩下不到10人在此生活了。

    翻过几座山头,直入谷底,记者来到樟木坑自然村。这个宁静的山村位于崇山峻岭中,村民进出都要途经数座高山。

    村头的古樟依然粗壮挺拔,见证岁月的变迁。樟木坑小学位于村头,如今濒临倒塌,房前屋后长满人头高的杂草。

    “十几年前,樟木坑还有200多人,50多户,如今只有10多个人。”据介绍,这个村原先有一所教学点,读书的有20多人,后来教学点被取消。

    “目前整个村委会还有两个教学点,共有20多个学生。”潘源辉估计,不到10年时间,多个村子将彻底无人居住。

    驴友青睐无人村庄

    其实,不仅在沱川乡,附近浙源乡的郑公山村已经消失了。偶有驴友前往采风,他们行走在经踩踏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路上,感受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

    曹家村自然村距赋春镇20多公里,距长溪村4公里,只能靠步行,没有公路,没有电话,仅剩的两户村民住着土坯房。斑驳老树、残垣断壁,只有几个老人,养着几条狗、几只羊、十几只鸡。

    “近20年来,村民陆续迁往山外,我儿子也搬到镇上住。”一老人说,她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舍不得离开,就留下来种地。相比城里,她更喜欢这里的宁静。

    距曹家村不远还有一个方家村,全村人住的也是土坯房。由于交通不便,孩子无法上学,曹家、方家两个村的村民纷纷外迁,目前两村只有4户人家居住,和兴旺时期的300多人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有意探访这两个将消失的原生态村落的驴友,不妨与长溪村村长戴向阳联系,他的电话是137553775998(微信号)。

    不过人走屋空的老村,由于原生态村落保留了大量农耕器具和房屋,成了摄影爱好者和驴友们争相探访的好去处。

    只要学校在村庄就有生气

    不过,记者来到査平坦村时,发现这个海拔680米的深山村庄,有500多人,另有一番景象。由于当地旅游资源逐渐被省内外驴友所知,不少村民办起了旅馆和特产商店。特别是一年前,一条从山脚直通山顶的水泥路开通,让这个昔日无人知晓的小山村,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

    村民之所以坚守在这个高海拔山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山村教学点还在坚守。

    据介绍,深山村庄之所以逐渐消失,除地处偏僻,上学、就医等各项生活不方便等因素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特别是教学点的撤并,让不少尊师重教村庄的村民不断迁出。深山里的村庄也慢慢减少。

    根据《江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省的村民委员会数量,从2002年的20183个下降到2009年的17227个,7年减少2956个。其实,这也是我省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有一种选择叫离开,有一种趋势叫进城。”省社科院专家说,应该看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它转变得更自然一些,需要相关部门做得更妥当。来源:中国婺源旅游http://www.wycxc.com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