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络编织山村的希望
来源: 上饶日报 2008-12-22 头版
婺宣 本报记者 姜迪飞
在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有一个农民党员叫戴向阳。他是一个网络名人。他出名,是因为多年如一日利用网络宣传家乡,推介家乡,使他的家乡在网上声名远播,家乡的土特产也借助网络销向了四面八方。
长溪村地处婺源偏僻的大山里,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然而却十分贫困。村子离镇政府就有30多里,山路崎岖,交通很不方便。看到闭塞落后的现状,读着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长大的他,立志要做一个热爱家乡、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甘于奉献家乡的人。
2001年,他南下广东,第一次见到了电脑。网络的信息传播力量让他惊叹不已。那时和妻子一年在外面也能赚个两万来块钱,如果继续在都市打拼,他的事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他想,自己外出闯荡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积蓄回家乡发展的力量吗?2004年底,他谢绝了老板给他升职提薪的好意,毅然回到了长溪村,开始为儿时立下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长溪山高多雾,适合茶叶生长;山里春天花香遍野,夏天绿水长流,秋天枫叶染红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几百年的古树随处可见,还有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这些都是特有的优势啊!如何把长溪推介出去呢,他想到了互联网。说干就干,他拿出了几年在外打工节省下来的积蓄,购买了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接上了互联网,开始在网上宣传家乡。
为了尽快把长溪推介出去,他到处请教村里老人,认真翻读祖上留下的族谱,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他白天有空就跋山涉水拍摄照片,晚上就坐在电脑前写介绍旅游资源的文章。几年来,他每天忙完农活,就打开电脑,写博客、建网站,不分日夜地在网上发文章,介绍村里的风光和特产,共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各大报台和网站上发表文章1200多篇。在他坚持不懈的宣传下,长溪村悄然发生着变化。2005年10月的一天,村里突然来了十多名扛着“长枪短炮”的上海摄影家。他们说长溪村庄很美。村民没有一个不感到震惊的——难道这破旧的房子,这些长流了几百年的溪水和高大的古树,就是城里人眼中最迷人的风景吗?没过几天,村里又来了几辆大巴车,说是来旅游的。此后还常有穿着婚纱的新娘来到村里拍婚纱照……2006年的10月,爱尔兰主流报纸《爱尔兰时报》记者费堂先生,专程从北京来到他家采访。老外回去在报道中写道,一个大山中的农民都能利用互联网推销自家的茶叶,宣传自己的家乡,这说明中国在大步前进,走向世界。
键盘声声敲破了山村的寂静,优美的文章、美丽的图片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随后,他又建起了长溪村高山绿茶网站,把村里的茶叶卖到了南昌、广东、河北……长溪村没有任何污染的高山绿茶逐渐为人所知,更多的茶商来村里收购,价格有了竞争,茶叶价格结束了茶叶贩子说了算的历史。游客的到来,村里的茶叶、茶油、干菜成了抢手货,就连最不起眼的红薯也能卖出个好价钱,还有山上的野山果也变成了钞票。原本每斤只有四五元的夏秋茶也能卖二三十元一斤,这在以前村民想也不敢想。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户每年多采摘10斤这种平常只老在茶树上的秋茶,全村至少增收10万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年11月份,每个周末来长溪村的游客都有近千人,古老的村庄人头攒动,变得生机勃勃。大量游客的到来,要吃要喝的,他把村民发动起来搞接待,把床位登记起来,吃住由他统筹协调安排。仅这一个月,村民多的赚了四五千元,少的也有一二千元。他估算了一下,这个月来的客人有七八千人之多,至少给村民增收15万元以上!
如今,他已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借助网络宣传长溪的同时,他要同村民一起保护好村里的生态资源,引导、发动村民搞农家乐旅游,让更多村民从旅游中受益。
记者手记:
对家乡的热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能激发出一个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的澎湃的工作激情和源源不绝的工作动力。戴向阳就是一个热爱家乡的热血青年。他以自己独特的努力改变着家乡和乡亲们的命运,他是我们身边弘扬方志敏精神鲜活的典型。
上饶是670万上饶人民共同的家园。改变上饶的面貌,推动上饶发展,是每一个上饶人共同的愿望。尽管人人岗位有不同,但为家乡奉献的机遇是平等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670万上饶人都能像戴向阳那样,有一颗热爱家乡的赤诚之心,有一腔为家乡奉献的火热之情,那么汇聚一起,670万人就是一股推动上饶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