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
2011-05-10 来源: 江西日报 江仲俞
他们长期生活在山上,从早忙到晚,除了吃饭,没有一刻歇息,不放弃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他们配合默契,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暮春时节,记者走近这户住在大山里的普通人家。
一日之计在于晨,城里人还在睡梦中,他们已把收获带回了家
5月1日,天刚蒙蒙亮,55岁的曹福田在老婆胡细娇的催促下起床。老曹拿起一个编织袋,扛起一把锄头出了门。细娇稍迟一脚,她挽着一个大竹篮子,向村边的茶山走去。
曹福田夫妇是婺源县溪头乡杨梅山上一对普通农民。几个孩子都在山外工作。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天早上7时整,老曹满头大汗背着一袋竹笋回了家;胡细娇也挎着满满一篮茶叶进了家门。
家里的“局外人”程师傅和记者已经起床,坐在门口喝茶聊天。程师傅是乡里一家茶叶精制厂请到杨梅山上来收“鲜片”(刚采摘下来的茶叶)的,由厂家付给老曹食宿费。正是春茶疯长的时候,而杨梅山上的茶叶,由于没有任何污染,成了茶叶企业争购的茶叶之一。
曹福田顾不上喝水,坐在一旁剥笋箨。细娇洗米熬粥。在她家搭伙的不只是程师傅,杨梅山修公路、包工程的老板也在她家吃饭。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熬一大锅粥。在熬粥过程中捞出来的饭粒,用于中晚餐时,蒸起来吃。
饭捞起,粥熬稠,老曹身边便堆起一堆雪白的笋肉了。细娇招呼客人先喝粥,自己刚把笋肉收起,把每根笋较老的一端切下,锉成细末,归在一起,倒入屋边上的鸡圈里。圈里有近200羽小鸡。笋末是小鸡的有机饲料。
分工很默契。细娇分鸡食,老曹便把嫩嫩的笋肉倒入锅中沸水里,将笋过水煮熟。然后捞起晒在院中。老曹对记者说,虽然住在山腰上,但他养的土鸡、土猪肉不愁销路,活鸡60元钱一公斤。而笋干等土特产,更是供不应求。
既种田又搞运输,尽管置身大山,但角色转换之快,让山外人刮目相看
记者给老曹算账:一年养几头猪,近200羽鸡,收入就有上万元,茶叶、笋干等土特产,也有数千元进账。老曹夫妇的日子,在杨梅山上,算是不错的了。
在曹家住了近10天的老程走过来说:“福田才不靠这点收入呢!他还有一部车。”此话不假。晒完笋肉,细娇第二次出门采茶,而老曹却朝山下那辆130厢货两用农用车走去。
记者跟着老曹上了车。没想到满手老茧的老曹,开起车来如此顺溜!
“这是福田牌汽车吧?”记者问。
他笑了:“对!曹福田开福田车!”他告诉记者,这辆车买来还不到一年,就跑了5万多公里,最多的一天,跑到了浙江,一天500多公里!
车子还在盘山公路上奔驰。山下有座新搭成的工棚,京福高速铁路一个工地就在杨梅山附近。曹福田把车开到工棚前,从车厢里卸下几捆干木柴。这些木柴是他平时从山上捡来的,铁路建设工地需要用柴火做饭。
木柴过了秤,整整100公斤。工地上一个年轻人收下木柴,付给老曹60元钱。
车子行驶了1个小时,到了婺源县城。老曹一算,单程毛收入156元。
与茶叶抢时间,尽管茶价不高,但抢到一片茶叶,就等于收到一张钞票
车子驶入溪头乡境内时,还不到12时。一位老人准点站在港口村的路边上。老曹叫了一句“老江”,停住车。老江上了车,他和老程一样,都是茶叶精制厂请来的师傅。14时30分,是茶叶季节每天固定收茶的时间。
老曹把客人一个个卸下,老江是最后一个下车的。走进家门,细娇已经把今天采摘的第二篮茶叶晾在了屋里,并把中午的一顿好菜好饭摆上了桌。
老曹夫妻从地窖里搬出一坛自制的杨梅酒。客人想吃的,就给舀上一杯,老曹和细娇也各舀上一杯,像喝水一样,很快把酒倒进了口中。
采茶季节,山里人没有午休时间。细娇放下饭碗,顾不上清洗,一拍老曹的肩膀:“摘茶去!”说完,两人又各自挽着一个大竹篮,风一样出了门。
下午,村里就剩下老程、老江和村民小组长戴海盛3人了。约16时左右,陆续有人背着新茶来到老曹家。程师傅称出一袋茶叶的重量后,把茶叶倒在干净的地上,江师傅看茶定价,嫩一点的,4元1公斤,老一点的,3元1公斤, 报出价钱后,戴海盛便把来人的姓名、茶叶重量、定价及总价钱记在表格上。
到了18时,约40个村民,包括老曹、细娇两人,把当天采摘的茶叶,全部售给了这个收茶点。记者在表格上看到,老曹夫妇当天一共采摘了19.9公斤茶叶,1公斤4元,计现金收入79.6元。
老曹忙了一天,一点也看不出疲惫的样子,和村民说话,都是笑眯眯的。等500多公斤茶叶重新打包,由几位妇女背下山,装上福田车时,夜幕已经降临杨梅山。
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采茶季节,茶叶是不等人的。福田立即发动汽车,开了约半小时,把茶叶装到了乡政府所在地的茶叶精制厂里,又是一笔现金收入!
当他折回杨梅山家里时,已将近20时,细娇已在他的酒杯里满上了一大杯杨梅酒,等着和他碰杯了。
作者:江仲俞
(本文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