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把“良种”播撒在赣鄱田野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2 22:13:47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把“良种”播撒在赣鄱田野上

—我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纪实

          仿佛有一种声言,激昂而鼓舞心扉;感觉有一种力量,强烈劲而势不可挡。这股金色的洪流,奔腾在江西农村田野山水间,它就是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近日,首批4936名学员学成毕业,在江西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实践”致富梦想和人生追求。

         实现三农“强富美”,共圆小康梦,关键要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高素质农村劳动力,才能从根本上加快江西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补齐农村、农业发展的“短板”。

             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从2011年9月开始,一项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省委农工部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协调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我省已培养农村人才19330人,基本实现了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民大学生。这一“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农村人才培养方式,深受基层欢迎,社会反响良好,连续几年列入全省民生实事之一。

圆梦篇  政策支撑 助力梦想

               “怎么也没想到,还有机会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好政策”。这是许多首批工程学员步入大学校园后的真实感言。

                 2011年、2012年,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两个政策性文件,推动全省“一村一个大学”工程深入开展。从2012年起,全省每年招收6000名农民大专生,从2013年起,全省每年新增1000名农民本科生。

                 这项工程多次得到了省政府、省领导关心和指导。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莫建成在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座谈会上指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重要具体举措,倾注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是对农民群众利益需求最直接、最现实的关切“。”省直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大力支持。省财政每年拿出3000余万元培养经费按时足额保障到位;省教育厅在招生计划下达、审核考试等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教学单位和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为学员参加学习和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培育篇  立足“三实” 精心培育

           “要按照着眼实际、强调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教学,把课堂移到田间、实践搬进基地、成果应用农家。”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工部部长毛祖逊在与教学单位调研座谈时说。

           江西农大、江西电大作为教学单位承担了工程教育培养任务。两所教学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办学特点,着眼实际,结合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先后开设了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农村电商和种养殖实用技术讲座;教学强调实用,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精心调配师资力量,满足了农民大学生对学习实用技能的需求;注重实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省委农工部和教学单位在全省建立了110个实训基地,增强了学员的操作能力,为我省“三农”发展探索了培养农村人才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锻炼培养人才的双向效应。

             广大学员经过系统教育培养后,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管理中,实现了增产增收、创业创新、带动了农民致富、兴起了多种产业、活跃了一方经济、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全省涌现出一批干事创业、服务农村、共同致富的示范典型。据初步统计,毕业学员当中已有1642人成为村干部,839人自主创业,423人做大做强产业,310人成立了农民合作社,620人成为致富的带头人。

愿景篇  展望未来 砥砺前行

           “后续学员的招生教学和巩固扩大工程成果工作还任重道远,毕业学员的继续培养和使用要跟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赵爱明对这一工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站在江西发展升级和农村改革再出发的新起点上,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打造成为具有江西特色的人才培养品牌和精品工程,为农村改革发展添活力、增动力、提实力,是这一工程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2015年,我国正式进入“创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下一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将在保证以往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发动、完善政策支持、强化服务保障、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为学员搭建创业干事平台,创造宽松发展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星星之火”,形成“扶持创业—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带民致富”的良性循环,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相信,有了方方面面的努力,在江西描绘“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美好图景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将继续在赣鄱大地上播撒下一粒粒充满希望的“种子”,用心浇注、精心管护,让他们在江西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赵 健)

 

为农服务显真情 细微之处总关情

—江西农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侧记

              江西农大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教学单位之一,每年承担培养1500名大专和1000名本科学员的培养任务。近年来,江西农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我省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为农服务”原则,着眼提高学员实践能力,采取“紧密式”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设置专业、紧密结合学员实际需求组织教学,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稳步提高,探索形成了一条涉农高等学院教学服务农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做好教学“加、减、乘、除”。“加法”:增加了教学大纲以外的农村经纪人、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土地流转确权、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农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等课程,使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减法”:对学员已经熟知的或已过时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删减;“乘法”: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法”:对学员在农业生产经营当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习惯性的错误方式进行疏导、删除。同时,江西农大在校内外建立了进贤县西湖李村、江西国鸿集团、南昌湾里太平合水分场、南昌扬子洲菇事汇等实践基地20余个。为方便学员学习,他们还在赣州、吉安、上饶3市设立了教学点。

             注重“点、线、面”相结合。点:联系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与学员的发展主导产业相一致,围绕实际需求开展教学;线:充分考虑季节性特点,服务一线农业生产,避开农忙时间,分段组织教学。面: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为目的,组织学员系统学习理论,帮助学员拓宽知识面。

            经过系统教育培养后,江西农大培养的学员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管理中,发展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收获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锻炼培养人才的累累硕果。学员刘志发帮助同级学员、峡江县石玉莲兴办的种植合作社创办了水稻专业合作社联社,并通过石玉莲带动了附近农民种植水稻2万余亩;黎川县学员彭长华,学以致用,种茶规模达到一万余亩,经济效益年年增长,带动了周边区域茶产业发展;还有部分学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成为当地农村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

                面对现代农业新常态,面对为农村改革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江西农大将继续加强对毕业学员的创业指导和帮带,筹备创办“江西省农民大学生创业协会”,为学员继续提供创业指导,方便学员与学员、学员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分享新技术、新品种、新政策,努力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舞台。

(熊伟宏)

远程教育助推“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工程”

—江西电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侧记

               江西电大积30余年远程教育办学经验,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富有成效的、基于远程开放教育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学得了、用得上、干得好”的培养目标,三年招收学员14722人(占全省76.2%),其中村“两委”干部占47%,农村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占17.4%,农村党员占52.4%。

               江西电大运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通过网络为学员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建立在全省各市县90余个教学点、为学员提供教学服务,实现了远程与现场、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全时空学习环境,真正解决了学员不离原地、不误农时参加学习的后顾之忧。

                通过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江西电大为我省学员提供了大量国家级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江西电大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按国家标准设立了脐橙、油茶、茶叶等一批急需教学课程。为方便学员学习,这些教学资源均以“课程学习包”(学习指南、课程教材、光盘课件及形考作业等)形式配送给学员,适应了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江西电大将开设的8个涉农专业(设施农业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和作物生产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减少了高深理论的教学,强化了职业技能的实训,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够用、实用、管用的要求。学员们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自学、参加教学点的面授,提问。另外,外地学员还通过上网学习,参加小组讨论等提高了参与度。省、市电大还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学者、专家送教下乡,使学员有机会在家门口接受学习的同时与专家探讨个性化的生产技术问题。


              江西电大通过遍布全省各县的教学点,建立起了与专业、课程相关联的实践教学基地。学员们在所属地,通过结合农村工作、结合产业、结合农时,参加自已感兴趣的、协同的、接地气的课程实践活动,强化了学习效果。

                  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如走上互联网营销之路的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委会主任戴向阳;探索新型农村合作经济“自建公司+村里基地+农户产销”致富的靖安县仁首镇莲塘村委会主任张和波;运用管理知识规范村级管理、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的贵溪市金屯镇高公村党支部书记李汉富;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上饶县枫岭头镇永丰村主任陈远远等。江西电大通过实施“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探讨出来的“ 五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获得江西省第十三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邹运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