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鞋”支书
若不是亲身所感,真的无从体会大潋公路建设的艰难,若不是亲耳所闻,真的很难理解所有大潋村民心存的感激;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无法相信他就是带领大家开拓“天路”的大潋村支书。
“解放鞋”支书
--记婺源县江湾镇大潋村支部书记 黄欣泉
2007年12月28日,对于婺源县江湾镇大潋村的所有村民来说都是永生难忘的一天。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终于有了通往外界的“金光大道”—大潋公路建成通车了。昔日里平静的小山村,在那一天变得雀跃欢呼,格外热闹。说起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切,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起他,由衷的感谢他—黄欣泉,一个至今都只爱穿解放鞋的村支部书记。
八十年代样板村
大潋村位于婺源县东部赣浙两省交界的界山石耳山和西坑尖山之间,海拔高近千米,层峦叠嶂,虽山林资源丰富,但地处偏僻深山,唯一进入村庄的是一条危崖峭壁的崎岖小道,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经济发展缓慢。
黄欣泉就是世代居住这深山中的村民之一,于家中排行老大,在那贫瘠缠绕的年代,没上几年学就早早的辍学了,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小就上山下地帮父母亲干农活,然艰难困苦的生活却让他练就了一身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格。
早在他20岁刚出头的时候,因为人诚实、吃苦耐劳、积极肯干,被村民们推选为村组长。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根据大潋村的山林、油茶等资源丰富的现状,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高山油茶,硬是在高山峻岭上开种出2.2万亩的油茶林,受到省、市、县等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大潋村小潋组的油茶基地也因此成了全县的一个样板工程,并在当时大大带动了大潋村的油茶开发种植热潮。他本人也因成绩显著,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的那一天,黄欣泉更感到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暗自下决心,要带头致富,要带领村民致富,要让大潋村富起来!
艰辛创业终有成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的度过。黄欣泉又被大伙推选入村委会,还当上了村主任。面对乡亲们的信任,他做梦都想让乡亲们富起来。可大潋村地处偏僻,受大山阻隔,信息闭塞,山里的农产品难以走出山外,山外的物资更是难以进来,近两千名乡亲生活依然贫困。
1992年春,35岁的黄欣泉做了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他毅然辞去了村主任职务,穿着解放鞋,戴着斗笠,踏上了去浙江省开化县一家私人松脂厂打工之路。
黄欣泉为何选择开化这家松脂厂打工?黄欣泉说:“大潋山下的晓鳙一带,有成片成片的松树林,可取大量的松脂。我早就看中这家松脂厂了。名为打工赚钱,实为学艺办厂。”
1993年5月,黄欣泉回到家,东拼西借凑齐了10万余元,购来生产化工的锅炉及相关设备,并在开化老板的支持和鼓励下,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建成投产县内第一家生产松香、松节油的化工厂,因营销对路,加上开化老板的帮助,当年就获得纯利3万元。
1995年他向银行贷款200万元,建起了自己的厂房、仓库、办公楼等设施,并在晓鳙租赁了2000多亩山林,建起了自己的松脂林基地,扩大了松脂厂的生产规模。
黄欣泉做生意凭的是“诚信”,由于他为人谦和,人缘好。虽然没读过书,但大家都肯和他合伙做生意,加上他市场信息灵通,经营管理得当,因而人兴、厂兴,财源广进,企业效益逐年提高,黄欣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县内外不断扩大。
1997年,原乡政府所属的铅笔厂改制,黄欣泉以30万元的标价,全权购买了铅笔厂,一人肩挑两担,对于没读过书的黄欣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黄欣泉不敢怠慢,他起早摸黑,走南闯北找市场、寻客户、谈生意,解放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
几年下来,黄欣泉头上新添了不少白发,但工厂的效益却是一年比一年红火,上交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增加,成了县里有名的纳税大户。黄欣泉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彰,2000年被评为省、市劳模,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先进个体工商户”、“先进私营企业”,多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富而不奢馈乡亲
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和不懈努力,如今,黄欣泉的两个厂每年的总产值稳定在60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30万元左右。大小也算得上一个老板了。
可有人说他很吝啬。到现在为止,他没有买过一套西装,没穿过一双皮鞋,解放鞋是他的最爱,从不抽烟喝酒,使用的手机也只花了800元。按时尚,他应该有一辆自己的小车,且不成问题,可他至今连辆摩托车也不舍得买。无论是到浙江等地跑业务,还是到市、县单位办事,脚下始终穿的都是一双军绿色的解放鞋。
更有人说他极度慷慨。在他的怀里经常揣着一本小本子,记载的都是谁家有人病了,谁家房子坏了,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急需要什么等等。村里坐在轮椅上的江大成、年老多病的何石家等需要接济的乡亲,他每年资助他们1000元。村里修桥、修路他总是有求必应。他自己没读多少书,但在助学上更是大方,不但每年资助2名贫困生上学,还出钱作奖金,奖励给村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黄欣泉说,读好书是农村脱贫的一条路子,所以他要鼓励后生们好好读书。
黄欣泉办厂,不只是为了自己发家致富,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带领大家致富。他的两个厂吸纳了258名乡亲就业,乡亲们工资少的在1200元,多的达2000余元。
悬崖壁上开路人
2005年12月,在全村村民和镇党委政府的希冀下,黄欣泉再次来到村委会,走上了村支书的岗位。此时的村委会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坐落在半山腰的办公楼因破旧而显得有些摇摇欲坠。临危受命,黄欣泉清醒地意识到,光靠他个人办的两个小厂是难以彻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民们还是受困于深山。他也清楚地看到,大潋村还有2万多亩的油茶林,应当建个食用油加工厂;有8千亩有机茶林,有180多棵高达30米的苦丁茶树,应该有个茶叶加工厂;石耳山产石耳,14平方公里的原始针阔叶混交林景观蔚为壮观,源出于石耳山的潋溪全长62公里,天然落差973米,有一处瀑布近100米高,常年飞落,有大面积的檀、木荷、乌桕、红豆杉等珍贵树林;有黄连、厚朴、杜仲、灵芝等药材;有麂、獐、獾、香狸、松鼠等野生动物;有香榧、酸枣、猕猴桃等野果。这些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深藏闺房待人知。大潋的民居,家家户户都是木屋,而且铺了木地板,具有独特的山区民居特色。
黄欣泉想,要唤醒这些大山深处沉睡的宝藏,必须有一条通向山外的公路。然而,在这崇山峻岭间开拓一条公路谈何容易!不但地势险恶,且路程遥远,对一个仍在危房中办公的村委会来说,资金的来源更是一个紧迫的难题!规划设计人员告诉他,初步预算6米宽、13公里长,造价需300万元以上。
面对重重困难,黄欣泉没有退缩和气馁,更没有等待。
为筹集建设资金,黄欣泉首先带头个人捐资6万元,并将自己在外投资的部分产权置换变现70万元投入,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踊跃集资,共达90万元,加上镇政府补助30万元和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缺口虽还很大,但黄欣泉想,就是用自己的两个厂去银行抵押也要把这条路修起来!
公路建设期间,黄欣泉每天带领山民开山劈路,白天上山踩勘线路,晚上上村民家中作征地工作,日奔夜忙,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光是解放鞋,都不知磨破了多少双。由于山高路远,地势险要,悬崖峭壁多,工程施工难度大,建设中光炸药就用了80吨,群众都称这是一条“天路”。
他从不花村里一分钱。所有跑部门办事的旅差费、油费和接待客人的招待费等等全是自己掏腰包。自担任村支书到现在,从来不拿一分钱工资。为了让山民体验公路所带来的方便,在公路差不多可以通行的时候,他还特意出资租了一辆面包车,用于接送村民外出办事、购物等。
历经三百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斗,2007年12月28日,犹如巨龙盘踞的大潋公路终于建成通车,从此结束了大潋村民翻山越岭、肩挑背驮的历史。当年大潋村民实现人均净增收入500元。
村民詹晓华几年前就学会了驾驶技术,在家一直无用武之地,只得靠在外打工谋生。听说村里的路通了后,喜形于色的他立刻回乡买了辆农用车跑运输,不但方便了村民,也富裕了自己。现如今,村里像他这样买车跑运输的已有6户,村民再也不用为物资进出村庄而发愁了!
村民汪助家用了农村中最朴实的语言表述着心中的感受:“我们黄书记真是老百姓的好书记,我要感谢他一辈子!”
前一阵连续的大到暴雨,造成了公路两边多处塌方,影响了村民们出行。天刚放晴,黄欣泉便带着村干部上路清除塌方去了。在路上,我们终于见到了他忙碌的身影。有些许发黄的白衬衫早已是汗水淋漓,脚底下那双解放鞋被一层厚厚的黄泥巴紧紧的包裹着!在路上忙活的黄欣泉告诉我们说:“大潋原名潋川,取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意境。大潋就是名副其实的好地方了。”
面对这条千辛万苦而成的“天路”,黄欣泉早就想好了下一步他所要做的:就是要让群众更好更快地发展、致富,充分挖掘好资源,围绕油茶、旅游等包装好项目,引进资金搞好项目的开发建设,引导和带领大家发展油茶等特色产业,使之早日形成规模和发挥效益,真正使“天路”成为村民奔小康的“金光大道”!
公路竣工的那一天,他生意上的朋友、浙江的一个老板和他开玩笑:“路也做好了,你就别再穿解放鞋了,好歹你也是个书记,是个老板啊!”黄欣泉欣慰的笑了,他说,这辈子是脱不下了,他要穿着这双解放鞋来丈量大潋村民们的幸福!(项新权戴向阳08-8-18)
通联:中共婺源县委组织部 项新权
0793-7495056
婺源县赋春镇报道组 戴向阳
1375537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