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长溪调研报告
作者:刘月、刘露、周翀、李腾、张朦胧 2010-12-12
为了了解本地环境状况以及村民的环保意识,我们此次赴江西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的支教之旅还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对当地进行村民走访的民意调查。
在本地大学生占灯辉老师的引导下对几户村民进行了走访。晚上6点,大部分村民都结束了一天的农活在家休息,这无疑是我们进行走访的绝好时机。
这次,我们走访的主题是围绕传统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发展和本地居民经济收入来展开的。
首先,被誉为为“最后的世外桃源”——长溪村有这近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建村于宋淳化年间992年。照例说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的古村应该是一个很深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但是似乎与我想象的不同。本地村民拥有的大多是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鲜有明文记载。在山脚下的路上,我们无意间发现了狭长的十字路间有一块块要被磨平的墓碑,但上面的篆文还是依稀可见“乾隆二十三年,某某氏堂之墓”。这种曾在几百年前被子孙敬仰的墓碑如今却成为方便村民上山下山的路石,的确是一件很发人深思的事情。有人开玩笑说把它搬回去找个好买家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在盗墓考古热潮中,想让我们不随流,看来也的确是有些难度!
通往山顶的石阶像极了一道天梯,一眼望不到尽头。但是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登高望远,企望一览万物的热情。带着期待与猜想,我们奋力向前,一路上占老师以土生土长的长溪人身份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山中的古树、山泉、蓄水池和发电站……也激发了我们迈向山顶的渴望。
途中,占老师让我们看了看脚下这千级石阶,每一块似乎都已经被时间打磨的光滑无比,历史的印迹依稀可见。每一块湿透都似乎隐藏着一个神话故事,讲述着长溪与世隔绝、永葆青春的不老秘密。“前人很早就铺了这条天梯一样的石阶,完全依托人力是何等的耐力啊”。
就当我们快等到山尖处时,路面突然平缓起来,没有了上山时的陡坡。占老师介绍说,我们快到山顶了,我给你们介绍下我们长溪传说中有名的“五连枫”。“五连枫”是什么?
传说“五连枫”象征着长溪村的诞生。很久很久以前的长溪村是一片荒芜之地,没有人居住。当长溪人的祖先来到这里时,他们很聪明地倒插了五根枫树苗,将树根朝天方向插进了土地里,看看它们是否能够成活。倘若能够成活的话就说明长溪村是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于是就有了“五连枫”,于是有就有了“长溪村”。望着眼前枝叶茂盛的“五连枫”,我们感到了生命的伟大力量,感受到了长溪人民对祖先的敬畏与感激之情。纯朴、善良、勤劳是长溪人民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典型气质。
下山后,我们走访的第一家,58岁的占爷爷家。同样为土生土长的长溪人的占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个电工,偶尔干些农活,比如种茶采茶和打猎等等。
占爷爷说年轻的时候看到的长溪村与如今的长溪村是大不一样的。在她小的时候听祖辈们经常讲一些与长溪山山水水有关的魅力的神话与传说,那个时候他们听得可是津津有味了,而如今的孩子是抱着电视机,也不愿意听他们唠叨。 由于长溪村的闭塞,占爷爷小的时候长溪村的娱乐活动是很少的,最高兴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村委会组织镇上的戏团来长溪村表演一场“木连戏”。还有就是小的时候经常当玩具的古石、古碑和高大的古建筑遗址现在都严重损坏了。其中还包括许多遗留下来的烈女贞洁坊。占爷爷说许多儿时的记忆就这样消失了。其实也可以说是长溪村的记忆就这样慢慢随着岁月的痕迹溜走了。
我们在小学支教的时候发现,每一个班级约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姓戴,当我们问起占爷爷这个现象的时候,他笑着说“冯翁杨何戴,再来一碗豆腐‘査’”。原来,戴姓是这里的祖姓,除了“戴”以外,大概只有五个外来姓了,不过现在大山里面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外来姓也就多了起来,可能姓氏也会慢慢的繁杂。如此,我们隐约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近亲结婚的几率很大,导致生育出智障儿童的恶性循环,是的村里的残病儿童的数量居高不下。
与占爷爷谈到这些与长溪村的过去有关的事物,他显得十分的善谈。可能是生活在这里的缘故吧。长溪村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尤显厚重,即使是信手拈来的几句也能让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感到新奇不已。
当谈及山上看到的“五连枫”时,占爷爷回想了一下告诉我们,他也弄不清楚那五棵倒种的枫树究竟是多少年的历史了,只知道他的爷爷奶奶很小的时候,那“五连枫”已经是现在看到这样粗大了。
那环绕长溪村的众多高山中也有许多分布在山腰,甚至山顶斜坡上的小块菜地,占爷爷说以前他也一直打点着在山尖上的那一块菜地,只是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是很方便才慢慢搁下来。那通常会种那些农作物呢?占爷爷说基本上村里的人在山上都会有几片田地,一般只是种一些日常生活中要用的辣椒、豆子、南瓜等打理时间比较少的农作物。虽然由于深山里经常会有拱菜偷吃的野猪,但是总的来说损失也不是特别大。所到这里占爷爷突然给我们讲了一个打猎时常常会遇到的趣事,在山顶上有一道很深的水槽,是村民用来传运高山上溪水与雨水的,同时也用来发电用,这样的水槽里的水也是长溪的一部分水源。由于水槽是横亘在下山的路上的,所以有的时候会有迷糊的野猪和野兔冲下山时“刹不住车”,又跳不过水槽,就“扑通”一声掉进宽一米多的水槽中了,水位不高的时候就被活活的淹死。有些时候就会给上山种菜、打猎的村民提供一道不费吹灰之力就得来的新鲜美味(就在我们调研结束第二天,村民就真的从那里捞回一头野猪)。
那身处这样独特的高山上,在打猎或者干农活时,大部分人都会即兴几句本地的民谣。由于高山特点和云雾天气比较多的原因,茶叶是这里的特产。所以呢,大部分的民谣都是与种茶采茶有关的,其中绝大部分是按照江西民谣费风格来唱的,别具特色。
除了茶叶,长溪还有干笋、豇豆、辣椒也是这里的特色风味。
当问到占爷爷是怎么看待网络上称呼长溪村是“中国最美丽的山村”的,他只是浅浅一笑,说可能是由于长期住在深山里没有怎么出去过的缘故,他觉得长溪村的景色在他眼里很一般,习惯了。看来美丽也是需要有比较的,也或许是占爷爷所有代表的大多数村民淳朴、谦虚的品质,内敛不张扬,这不像极了隐匿在深山中的长溪村?
受到思想的局限性的缘故,当问到旅游业的发展问题是,占爷爷的态度代表了村里你年长一辈的传统保守想法,他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他们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
我们偶尔瞥见占爷爷家中有很多竹制的椅子和摇篮,似乎已经用过相当长的时间了。“那有没有想过利用山上的竹子编制一些纯手工物品在旅游旺季进行销售呢?”占爷爷笑了笑说:“这些家用的竹制品他也是会编一些的,但是工艺太繁琐,而且费神,还不如花几个钱买来直接用的省心,所以很久都没有就做着一些东西了,而且村头就有一家专门编织竹制品,所以自己做竹椅的村民少啦。”确实,旅游的人来到这里绝大多数是年轻群体,小孩子和老年人很少,年亲人一般是偏向于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他们一般都是认为竹编的工艺纪念品不方便携带,并且到处都有,不具特色,所以市场不大。
代表老一辈长溪村民传统保守思想的占爷爷有些想法确实稍显老旧,但是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了他对新鲜事物并不是特别的反对的。对此也说明了长溪人民对新生活的渴望。 我们走访的第二家是长溪村乃至赋春镇规模最大的茶叶加工厂。厂主戴姓村民今年约三十出头,热情大方,他对我们的采访表现出极大地热情。他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头脑和干劲,并且对于长溪村的发展前景有着很大的信心。他在长溪村主要是在茶叶成熟期进行新鲜茶叶的采购与加工,然后与各地的经销商和包装商联系进行销售。在他的工厂里茶叶的品种比较多,比较有名的是毛峰、绿茶、红茶、大红袍、毛尖(也就是茗茶)。本地人几乎家家有茶园,有些规模大一些,有些小一些,每到采茶季节,大人们会集体上山采茶,小孩子会在山上玩耍,别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最好的茶叶,像毛峰在市场上的估价大概是400-500元/斤的样子,在本地的话相对而言就会便宜很多,大概就是150元/斤,所以来长溪旅游的人大多会买一些茶叶作为纪念品带回去。
近年来,在政府的宣传支持下,来到长溪村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旅游高峰期集中在4月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和10、11月份红枫遍山的时候,平均游览人次达到了300-1200人次/天。戴村民说,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收益,发展长溪村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
游客来长溪村观光的主要是一年轻人为主,他们如果要住宿的话会统一在村长那里登记个人信息并存档管理,这样再分配入住到有住宿条件的村民家中。这样就使得整个村子关于住宿的问题不存在恶性竞争,既保证了长溪村民之间淳朴的感情,也为村民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
但是有些问题还是随之而来。长溪村的房屋都是典型的黑白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的马头墙,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幅水墨画。古典的神韵让人久久回味。但是许多游客只是希望把这些房屋当作景点来观看而不愿住宿。在他们看来,相比城市利用钢筋混凝土结合的高楼明堂,这些徽派老屋让他们有些畏惧,难以接受在其中居住。再加上一些其他的缘故,有一些村民选择重建一栋复式新楼提供住宿。这就导致了许多徽派老屋不是荒废了,就是被摧毁了。甚至有一些有钱的收藏家,他们看中了徽派老屋的古阶、窗台上年久不衰的镂刻花雕,用高价购买。而其中也会有一些村民近利心切。于是整栋的拆老屋,卖古墙,成了一阵又一阵的风。
其实,他们可能不知道,游客看重的就是这些典型的徽派建筑,倘若所有的房屋被拆了重建,长溪文化也就没有了,那旅游业没了特色还能走得远吗?
戴村民集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徽商的经济头脑,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的茶叶制作工坊,干净整洁,组织有序,俨然一个小型工厂的样子,着实让我们大吃了一惊。他很骄傲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发展计划,目前由于长溪的开发力度还不是很大,所以长溪茶叶的品牌还没有成功打入市场,现在作为长溪茶叶的领头人,他深知高质量和品牌宣传的重要性。现在他的茶叶加工厂里有八台杀青脱水机、2台烘干机以及其他设备等。工人较多,约有30人左右。一般开工了就没有停工的时段,工人轮流上下班进行三班倒,机器24小时运作。一年约有三次茶叶加工高峰期。由于茶叶量大,所以他的茶叶加工厂的规模也将会进一步扩大。在不远的将来,他将计划进行导游、制茶、销售的一条龙服务,这样更加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临走时,戴村民夫妇将我们送至大门外,讲一袋自制茶叶塞入我们的手中,热情的希望我们常来坐坐,让我们近距离滴感受到了长溪村民传统的热情好客!(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的长溪2010年度支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