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长溪旅游 | 向阳人家 | 长溪绿茶 | 石城旅游 | 婺源旅游 | 刀锋旅游 | 在线留言 | 旅游论坛 | 
最新公告:     婺源旅游摄影咨询!戴向阳 电话:13755377598  [戴向阳  2010-06-15]        
您现在的位置: 婺源旅游 婺源长溪村 婺源绿茶 长溪村 婺源石城 婺源红叶 婺源 >> 婺源旅游 >> 婺源文化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婺源,美丽!(美图多多)
如画婺源秋色摄影休闲自
武汉至婺源自驾游攻略
拂开历史的缦纱 仰视古徽
婺源,真的很美的!不得不
顺德驴友在婺源捐助活动
婺源之行留下的照片
更多内容
晓起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
晓起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作者:汪发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14 22:05:28
分享到: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生态文化名村——晓起

江西省婺源县人民政府

一、概述

1、地理位置 晓起(包括上晓起和下晓起两个自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北部江湾镇境内,距婺源县城紫阳镇33公里。

2、环境条件 晓起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3ºC,年平均降水量1818.2毫米,无霜期248天,全年日照时数约1858小时。

上、下晓起均建在养生河岸边,两村相距约1公里,有青石板古驿道相连通。两村的地理环境近似,村落选址首先考虑背后有可倚靠的“龙脉”,前面有环绕村庄的溪流。晓起两村四面青山环抱,古树密布,村庄、田畴、河流错落有致,景色迷人。晓起的自然环境特色可概括为“山环水绕”。

3、晓起村规模 上晓起现有居民89户355人,下晓起现有居民141户564人。晓起两村至今仍留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民居,其中,上晓起有68栋(一级2栋,二级27栋,三级39栋),下晓起有86栋(一级6栋,二级25栋,三级55栋),合计154栋,古建筑占地面积合计48406平方米,传统建筑完好程度为82%。较有特色且保存较好的有进士第、荣禄第、大夫第、儒林第、礼耕堂、继序堂、日省堂、明德堂、日新堂、百忍堂、睦顺堂等古建筑,嵩年桥、南段桥等古桥和双眼井、务川井、建五井等古井。

4、水陆交通及通讯 晓起村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千百年间,上、下晓起都处在徽饶古驿道上,陆路交通十分便利,而贯穿两村的养生河与婺源的主河道星江河相通,水运也较为便利。现今,婺源县城至段莘乡和溪头乡的柏油马路从下晓起通过,景德镇-婺源-黄山的高速公路在下晓起南面约1公里处经过。两村均铺设了地下光缆,开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和网络宽带,无线寻呼、手机的信号很强。

5、社会经济和建设状况 晓起处于婺源县东北部,属林、茶、粮产区。晓起全村委会土地总面积23904.3亩,辖12个自然村,总户数685户,总人口2492人。村民主要从事农田耕作、茶叶生产以及外出务工、经商等。全村耕地面积1454.25亩,林地面积19636.05亩,果园面积1600亩,水产养殖面积13亩。全村粮食年均总产量约786700斤,人均年收入1980元。晓起村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兴旺发展也带动了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2005年晓起村旅游总收入约为250万元。

二、晓起村的形成与发展

下晓起村始建于唐朝末期。据《婺源县地名志》及《晓川汪氏宗谱》所载:“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歙县篁墩汪万武始居,因逃乱至此天刚破晓,而称晓起。”晓起又称晓川。后洪姓亦在溪流上游一公里处建村,也称晓起。故晓起有上、下晓起之分。上晓起有江姓、洪姓、叶姓等,以江姓为多数;下晓起有汪姓、江姓、俞姓等,以汪姓为多数。上晓起的古建筑主要是官邸,而下晓起的古建筑大多是商宅。明清时期,晓起属婺源县东北万安乡长城里第十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坊都制为区乡制,晓起属第二区龙川乡第一至第十保,乡驻地在下晓起。解放后,1949年属晓起区龙川乡,1958年为晓起大队,1982年改名为江湾乡晓起村委会,1995年改名为江湾镇晓起村委会至今。

三、晓起村的历史传统建筑群及其环境

1、晓起村空间分布总体概况

晓起村分上晓起和下晓起两个自然村,两村相距约一公里,有青石板铺就的徽饶古驿道相连通。两村均依傍养生河的河岸而建,依山傍水,田畴交错,名木古树遍布村庄周围,天人合一,生态良好。

上晓起村跨养生河而建。河北岸为江姓世居,多为仕宦之家,主要古建筑有进士第、荣禄第、江家老屋(江上青故居)、大夫第、江家祠堂(敦贵公祠)、江家厅屋(敦彝堂)、十房厅(光禄公祠)等。河南岸为叶姓世居,多经商,主要古建筑有儒林第等。上晓起北为旗形山,南为笔架山,东为象鼻山,均为海拔300-500米的小山。

下晓起建于养生河东岸,处在养生河与发源于段莘的宏溪交汇处。下晓起人世代以经商为业,故村中留存的古建筑大多数为商宅,主要古建筑有礼耕堂、继序堂、日省堂、慎德堂、振德堂、日新堂、百忍堂、睦顺堂、经畲堂、志勤堂等。下晓起的西面、南面和北面的山冈上都密生着名木古树,拔立参天,蔚为壮观。其中,东面山冈和西面山冈上各有一株古樟,树龄均在1800年以上,十人难以合围。

2、晓起村主要古建筑及其历史文化

A部分:上晓起

进士第——此屋乃清代道光六年进士、江苏金匮县知县、光禄大夫江之纪的府第。咸丰年间遭太平军烧毁后,光绪年间由江之纪孙江人镜复建。该屋三进二天井,每进三间两厢,入口设照壁,第一进庭院内面对大门的是两层高的客馆兼书房,此部分有独立的楼梯上下。立面木雕装饰华丽,入内的砖雕门头上有“进士第”字样的门匾。此院内集中了砖、木两雕工艺,做工精细。建筑占地面积878平方米,保存完好。

荣禄第——又称“思训堂”,是清代光绪年间花翎头品顶戴、金紫光禄大夫、山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一品大员江人镜的府第。江人镜,字云彦,号蓉芳,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从小天资聪敏,三岁会读书,七岁能写诗,道光二十九年(1845年)中举,同治九年(1870年)皇家考察评为一等,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两淮盐运使。江人镜生有十男九女,多为人杰,后代大部分定居扬州。此屋系江人镜于光绪年间衣锦还乡,于祖屋“进士第”西北侧建成。建成成江人镜并未居住。宅坐北面南,受基地形状所限,呈现东西横向展开的格局。砖木结构,且为较少见的三层楼。四水归堂、方正对称的正院居中,官厅居西,带有厨房、储藏间的侧院居东。前院有两个木构建筑,西面的木构仅一层,起着轿亭的作用。住宅右侧别建有一座“双桥别墅”,在20世纪50年初被一场大火焚毁,现仅留下一座高大的石库门和几道残垣断壁。“荣禄第”三字在“文革”中被铲除。建筑占地面积663平方米,保存较完整。

江家老屋(江上青故居)——此屋建于清初,原为江姓大宅,又名“敬修堂”,祖上江春霖开药栈而发家,是上晓起保存时间最长的古屋。老屋院门西向,按当地说法是招“财”进屋。主屋格式三进二天井,另有偏屋二天井,气势恢宏。第二进大厅的墙板后有暗格,可能为藏身储物之用。建筑已有清代风貌,但雕刻方面依然延续明代风格,造型古朴、庄重,体现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也”的美学思想。相传,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军占领晓起,村中大部分人家都闻风而逃,只有此家未跑,还设宴款待太平军。太平军撤离时,烧毁了村中其他人家的房屋,唯独留下此屋没烧。从此屋内曾走出一代名医江南春和两次受乾隆褒奖的御医江宽侣等名家。建筑占地面积759平方米,保存良好。

大夫第——又名“宝辉堂”,乃清末光禄大夫江人铎的府第,建于光绪年间。宅为三进院落,各院落入口都有砖雕门头,其中数客厅的门头最为精致。第一进院落是一座二层的倒座建筑,客厅上方有一根雕刻精美的月梁。第三进建筑为三层楼,整幢建筑呈台阶状层层高起。大门口雕有“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的两块石雕,体现出官家建筑特有的风貌,而大门前所建的客馆与门口庭院中砖石铺就的“龙舌”,又体现了古代“风水”学说的妙理。此屋建造者与江人镜是同胞兄弟,房屋形制略同于进士第,但规模较小,建筑占地面积486平方米,保存较完整。

儒林第——原主人已不可考,根据宅名推测,应为一诗书人家。村民传说此屋祖上为叶姓,经商致巨富后建此宅以供子孙读书,以期高官得中,光宗耀祖。宅朝北面河,入口为一小院,临河一面的墙上开有花窗。宅门为徽式砖雕门头,做工精细。主体部分原有三进,并设有后门,现存第一进较完好,第二进已朽烂不堪,第三进早已倾坍。建筑占地面积201.94平方米,保存较差。

江氏宗祠——又称“敦贵公祠”,是祭祀始祖郑八公及列祖列宗的众家祠堂,也是族人团拜的场所。原祠已毁。现祠为光绪年间江人镜出资重修。宗祠外观三开间,两侧有八字照壁,但左侧的照壁已被火焚毁。东侧原来还有族内接待来客的敬业斋。祠堂内有享堂和寝殿两进,柱子上的楹联引人深省,更写出了上晓起江家人才辈出,以锦绣文章名扬天下。正中匾额原为清代名臣林则徐所题写,道出了做人与治家的基本准则。建筑占地面积283平方米,保存良好。

B部分:下晓起

礼耕堂——此屋为清光绪年间垄断广州府茶叶外销权的茶商汪允璋的宅院。该屋为三进二天井,每进三间两厢,屋内厢房的房门、窗棂、及屏风,还有梁托、雀替等均雕刻精美。礼耕堂的门罩了立柱式,其砖雕的形象塑造及布局手法都独具匠心,画面上的人物、鸟兽、亭台、楼榭等,无不线条流畅,比例匀称,远看清晰,近看逼真,景中寓景,情景交融,宛若国画,古雅隽逸,最大一块额枋上的通景“琴、棋、书、画”,是砖雕中的精品之作,特别是门楼下的四块石雕“雀(爵)鹿(禄)蜂(封)猴(侯)”图案,处理得当,形象生动活泼,其中“蜂、猴”二块形象幽默,惟妙惟肖,从内容和画面的处理上让人看后回味无穷,是不可多见的雕刻艺术精品。此屋建筑整体风格素雅,呈现三合后四落的住宅布局,装饰以抽象花草题材为主。建筑占地面积634.12平方米,保存良好。

继序堂——此屋为茶商汪允圭的宅院。汪允圭系汪允璋胞弟,在经营茶叶的同时还私下里偷偷经营军火,因是之故,弟比兄更富有。继序堂几乎与礼耕堂同时起造,故两屋并排紧挨在一起,整体风格颇为近似,从外表上很难看出区别。屋主出于对兄的尊重,把钱财更多地用于内部。此屋整组建筑并列为三条轴线,三进二天井,中、后堂三间两厢,二层二进的继序堂居中,西为厨房及若干卧室,宅前与礼耕堂合用一长条形院落,临河开设漏窗,可观景、听水。此屋的特别之处有二:屋内的12支方柱全部取材于树龄在400年以上的名贵树木红豆杉,价值连城;二是门罩的雕刻极为繁复,所雕刻的图案几乎涵盖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故事,门楼下的“福、禄、寿、禧”的石雕图案更是寓意深刻,惟妙惟肖。此屋的门楣被众多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砖雕”。建筑占地面积712平方米,保存良好。

厅屋——又名“睦顺堂”,乃一房人议事之场所,是村内一座小型祠堂,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规模不大,砖雕完好,门楼为牌坊式。后人推测此屋系后代子孙为祖上某位女人所建,因为雕刻的图案只有凤,没有龙。万字图案也是明代最常见的图案样式。占地面积278.5平方米,保存完整。

百忍堂——原名“长至会”,是村中长辈议事的场所,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历时六百多个春秋,是村中最古老的房屋。该屋三进二天井,每进三间两厢,门楣上的图案为“百忍图”,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寓意深远。屋内雕刻简单朴素,是典型的明初建筑。宅第厅堂宽广,天井排水沟都深陷,恰是明代做法。大梁雕饰不用晚清常用的戏文人物图案,而是用回文等几何图案,窗栏板的木雕纹样、荷叶瓶等都有典型的明代遗风。楼上板壁间嵌有木压条。天井下的明沟恰似一把锁,意寓锁住金银财宝不外流。建筑占地面积281.02平方米,保存较完好。

日新堂——建于清雍正至乾隆年间,是下晓起村规模最为庞大的连体建筑群。住宅包括7座建筑、12个天井、60多间房间,前部两进院落的雕饰既多且美。此屋虽经多次加建,内部仍然处处相通,不熟悉此屋情况者走进此屋,就宛若走进了迷宫,无人引领则很难走得出来。宅内居住者全为汪姓后裔,兴旺时曾有14户人家共居此屋。近十几年房屋破旧,多数人家已另迁新居,只有一些老妪还执意要住在此屋,不光是因为感情,更因为住此屋者都长寿的缘故。曾国藩曾为此屋题名“储英堂”。建筑占地面积1286.15平方米,保存一般。

濯台津梁——濯台,又称“溪埠”、“溪坝”,是在溪畔以青石砌成的供村民洗涤用的设施。下晓起村的溪埠建造十分考究,全用方石、条石砌成高、中、低三层格子,洗涤时每人一格,既方便村民在不同水位时都能正常使用,又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同时,溪埠还按水流方向分为三段,第一段洗食物,第二段洗衣物,第三段涮便桶,以保证用水干净、安全、卫生。至今还在流传的古谚云:“东不嫁,西不嫁,贪图晓起好溪坝。”

津梁即码头和桥梁。下晓起村头有嵩年桥、南段桥等。嵩年桥为高大的单孔石拱桥,建于康熙八年。据《婺源县志》记载:“嵩年桥,里人汪继藩因通衢病涉,捐资独建,并建文昌阁于其上,以祈母寿,故名之。邑人太史詹养沉(顺治十六年进士)记。”后其妻在桥头设“眷桥庵”,为过往商旅无偿提供茶水。古徽州人的孝、义由此可见一斑。

古道驿亭——上、下晓起之间全由一条宋代铺筑的青石板驿道相连,是古时婺源通往徽州府的要道,路面铺垫很平整,在临崖或临水的一面均有石柱的大石板铆榫而成的护栏,既可保证安全,又可临渊而坐,至今保存完好。路面的石板上均有一条深深的凹槽,留下了当年独轮茶车的历史痕迹。而在石板路下,则是通水渠,潺潺的流水,诉说着晓起人的高超智慧。

古时,婺源人古道热肠,驿道上每隔三、五里就建一座凉亭,以方便来往客商和行人休息。现保存较好的晓和亭,双层重檐,翼角高挑,雄峙于上晓起水口。还有双桥亭、金钱亭、添丁亭、居安亭等,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古木园林——婺源自古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清代诗人齐彦槐的《村居》诗意,竟与晓起的村落环境何其相似乃尔!

自古以来,晓起人就遵循“树养人丁水养财”的古训,且信奉“村前村后没有林,生下子孙不聪明”的传说,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养成了大力植树造林的习俗。村民甚至把那些古树当作神灵来供奉,心中存有莫大的敬畏。现今,村前的塔岭,村后的后龙山,眼望处都是浓荫蔽日的名木古树,共有600多棵。古树以樟树居多,小者不计,仅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樟就有400余棵。另有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树种红豆杉21棵,及全国罕见的大叶红楠,还有银杏、枫香、檀、杉、松、柏、桂、板栗、杨梅、苦槠、柿、栲、栎、梓等多种古树混杂其间,蔚为壮观。于是在下晓起的后龙山上,就有了别具特色的古木园林:“枫香园”、“杂树园”、“香樟园”和“松涛园”。成百上千的古树浓荫匝地,林涛轰鸣,让每一位踏步此地的游客发出惊叹,而晓起村就在这众多的古树衬托和荫蔽下逐渐凸显出亮色。(撰稿:汪发林)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分享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婺源旅游,婺源绿茶咨询电话:13755377598 QQ:1219353385 69910359 戴向阳

     

    版权声明:

    凡婺源长溪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婺源长溪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己联系得到同意使用的,应注明"来源:婺源长溪网或/"和作者姓名并不得任意删改文章和图片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对于注册用户发布在婺源长溪网的图文内容,本站有权转载使用于宣传推广。对于用户发布的任何图文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婺源长溪网注明"来源注明来源XXX的作品(资源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做任何保证,也不对任何采用本站资源引起的后果负责,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部份来源互联网末能查明出处的,如有侵犯版权请电邮至dxy1000@sina.com告之,本网当尽快删除。

    特别声明:在婺源长溪网不得发布侵犯党和国家利益的言论,不得发布泄露国家机密的言论,不得发布有损害他们声誉的言论,不得发布侵犯他人版权的言论等。用户在论坛、留言板以及个人网站上所发布、转载的文章所引起的版权问题以及因文章内包含毁谤、诋毁、攻击他人的信息等一切纠纷或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概不负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联系方式| 汇款账号|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

    赣ICP备10005780号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村委会QQ:69910359 1219353385

    MSN:dxy1000@hotmail.com 邮箱:dxy1000@sina.com 站长:戴向阳 电话:1375537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