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因生态而美丽
2011-03-05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画里乡村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鶗鴂两山相对鸣。”走进“山乡水乡”婺源,宛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婺源境内青山环绕,而山势秀雅;绿水荡漾,而水道蜿蜒;植被极好,却并不过于茂密;气候温润,却并不过于潮湿,平均气温16.7℃。这里四季皆景、风光醉人,春赏金花、夏亲碧水、秋观红叶、冬访鸳鸯,奇峰、怪石、古木、飞瀑、驿道如珠玑相映, 构成了一幅幅景致山水画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婺源川流密布,一个山环就有一个水面,一个水面即有一个山村,一个山村就有一座小桥,一座小桥即为一幅景色,即便是一条村边小溪也清澈见底。作为全国唯一以县为整体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区,婺源境内空气、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优美的生态环境源于一方人的呵护。首创于婺源的自然保护小区已增至193个,面积达65.4万亩。全县森林蓄积量1009.6万立方米,国家森林公园1处,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6000多株。良好的生态环境蕴育了生物多样性,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和树种达80多种,其中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世界濒危珍稀鸟种黄喉噪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独特的地形、湿润的气候造就了丰富的物产,红色荷包红鲤鱼、绿色婺源绿茶、黑色龙尾砚、白色江湾雪梨、黄色油菜花构成了婺源独有的“五色”风物。
为保护好这一方水土,长期以来,婺源坚持“以封为主,封、改、造相结合”,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和造林绿化工程,做大森林资源“绿肺量”。完成工程造林43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生态公益林157万亩;几年来共义务植树1115万株,完成公路绿化600多公里、植树1716万株。实施以电代柴、改燃节柴和改灶节柴等工程,使当地85%以上的家庭实现了以电代柴、以气代柴;关闭了木竹加工企业,一年减少采伐天然阔叶林5万立方米;坚持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每年投放各种鱼苗100万尾以上,严禁电鱼、毒鱼、炸鱼以及使用化肥养鱼,保护水体,建设生态河流。
同时,婺源不惜每年损失8000万元,关闭了年消耗阔叶木材近10万立方米的迈尔泰木业有限公司和高耗能有污染的电石企业,并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禁伐总面积达到了252万多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6.7%。随着投资8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和投资3000万元的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水资源保护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全面启动,“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已形成,一批环境优美整洁的古镇新村为婺源更添靓丽色彩。
“生态立县”的绿色发展战略,使婺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以清醒头脑和长远眼光拱卫着青山绿水的生态家园,渲染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婺源旅游网 www.wycx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