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长溪旅游 | 向阳人家 | 婺源旅游 | 长溪绿茶 | 石城旅游 | 刀锋旅游 | 在线留言 | 旅游论坛 | 
最新公告:     婺源旅游摄影咨询!戴向阳 电话:13755377598  [戴向阳  2010-06-15]        
您现在的位置: 婺源 红叶 长溪 婺源旅游 婺源天气 婺源地图 婺源绿茶 长溪村 摄影 茶 绿茶 自驾游 旅游 >> 婺源旅游 >> 婺源文化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婺源·朱熹───《朱子家训》           ★★★
婺源·朱熹───《朱子家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游遍天下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5-16 12:34:28
 
婺源·朱熹───《朱子家训》



婺源·朱熹

      徽州,不仅是财富的聚焦地,还是儒生的聚集地。古徽州婺源正是程朱理学的故土,新安理学在徽州走红了600多年,在这片土地上,古往今来,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故事传说,无论是达官贵人的显赫,还是贩夫走卒的坎坷,都折射着程朱理学的光芒。

“ 新安朱熹”

       在儒家学者的心目中,朱熹的地位仅次于孔、孟。

       朱熹的父亲朱松是婺源人,朱熹生长在福建武夷山区,5岁随父回到徽州。

       朱熹出生时,正是父亲因得罪秦桧被罢官羁留设馆教书时,朱松眼看宋室南渡,国事日非,希望儿子长大后,有个光明的世道,就以光明、天亮之意给儿子取名“熹”。

       据说,朱熹右脸上长着七颗痣,成北斗星排列,说是文曲星下凡。他出生前那一刻宅前的“文山”与宅后的“公山”同时烧起森林大火,野火活生生烧出“文公”二字来,后来他谥号文公。传说他生下来时哭个不停,有人让他父亲抱着他出去,到哪个地方他不哭了,就在那儿住下,他不哭的那地方竟有一口活水塘,朱熹于是一辈子与活水有缘。

       朱熹父亲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朱熹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上题字自勉:“苦不如此,便不成人。”父亲不仅以儒家经书进行严格教导朱熹,而且对他讲授“古今成败兴亡大致”,教育他关心民族社稷安危和社会现实问题。

     “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时归。”朱熹严守父训,虽生在福建,但对徽州老家的感情念念不忘。徽州城南有紫阳山,朱熹曾以紫阳书院榜其所居之厅堂。他三次回婺源老家扫墓省亲,交了不少朋友,也收了不少弟子,故徽州士子入闽问学者络绎不绝。

      他在作书序、跋和论著中,常署名“新安朱熹”,以寓不忘桑梓之意。

 紫阳镇

       地处婺源县城,是以朱熹别号命名的一座千年古镇,镇上有大小景点近20处,为多古典景致,如婺源博物馆、婺源民俗馆、老城门(墙)、虹井等。

      虹井位于紫阳镇南门街原“文公阙里”西侧。井掘于唐代,井圈呈六边形,内壁对径1米,深5米余。《婺源县志》记载: 朱熹父朱松生时,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朱熹生时,井中紫气贯天。立有“虹井”巨碑并刻有井铭。

 不信神灵

       宋绍兴二十年(1150)春,时年21岁的朱熹第一次回婺源祭祖,曾经过城北门外,看到幽静而坦然的山边,一泓清水缓缓流过,朱熹说,我从前在梦里到过这里的呀。他的学生告诉他,这里就是朱绯塘。朱熹脱口吟咏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时,婺源县城五通庙香火旺盛,相传甚为灵验。邑人出门,必带上香纸入庙祈祝求平安;士人到婺,也必以名纸入庙,称门生叩拜以求吉祥。朱熹初来乍到,亲戚邻里都劝他去拜谒,朱熹不去。

      当晚,族人宴请他,饮酒时,有灰尘落入朱熹酒杯中,饮后拉肚子;第二天又在台阶旁遇上毒蛇,险遭其咬。大家都认为他不去拜竭五通庙,这些都是神灵对他的警告,再次劝朱熹去拜谒五通庙。

      朱熹说:“肚腹不好是食物不洁引起的,与庙无关,别冤枉了五通。”有位学者也在旁劝他。朱熹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为什么要从众?想不到一个有学问的人也说这种话!我很幸运,这里离祖坟不远,若真是因此遭祸,就请将我葬在祖坟旁边,不是很方便么!”

 文公山朱子文化园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位于县南部晓林乡境内,距县城紫阳镇26公里,因宋宁宗谥朱熹为“文公”,后人遂将此山更名为文公山。

        在山林深处,至今仍完好的保存着朱熹第四世祖朱维甫妻程氏之墓,墓碑上的字是朱熹题写的。南宋淳熙三年,时年47岁的朱熹率族人登山扫墓,亲手栽下象征24孝的24棵杉树苗,并按八卦方位排列。借此表达对列祖列宗的大孝之心。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沧桑,尚存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径3.43米,被誉为“江南杉王群”。朱熹的祖墓有好?几处,而惟独此处的这些参天大树,是朱熹留下的有生命的遗物。?

       区内还有千年古驿道等古迹,后人又新建了朱熹纪念馆、朱熹诗词文化碑廊、紫阳书院、廉泉茶亭、寒泉精舍、半亩方塘等与十万亩天然阔叶林、文公湖等自然风光和谐组合。

 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徽州,因徽州的前称为新安郡,故这一学派以“新安”定名。

 朱熹三度回徽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众。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正统的学术思想,徽州学者对程朱理学更是信奉不移。

 徽商崇朱好儒,毫不吝惜捐资办书院。在徽商与宗族势力的共同作用下,朱熹理学对徽州的影响,更是“胜于他邑”。徽州书院“凡数十,以紫阳为大。”

       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新安理学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实际上是朱熹理学在全国流传与影响的一个典型缩影。朱熹理学的中心议题,是论证封建伦理道德“源于天理”、“根乎人心”,是人所共有,绝对合理的。

        由于三纲五常即是“天理”,而“天理”是永恒的、绝对的,因此三纲、五常终变不得。“君臣依旧是君臣、父子依旧是父子”。“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人们恪守纲常名教,就是遵循天理;反之,如果亵渎纲常名教,便是违犯天理。

      为了建立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道德规范和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作为纪纲和民彝,朱熹不仅亲自编订《仪礼经传通解》和《家礼》,而且还把未完成的《祭礼》和《丧礼》交给门人去完成。他们对君臣父子,尊卑长幼的区别,祭礼秩序、丧礼制服等等,都规定得非常烦琐而形式化。

      徽州各大族把朱熹的《家礼》搬到“族规”、“家典”中来,目的是维护和加强宗族的统治。因此,徽州封建宗法制度延续时间比其它地区更长,一直到宣统、民国时才逐渐废除。

      徽商与理学,前者是经济基础,后者是指导思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从而促使徽州文化高度发展,千姿百态,产生了“新安画派”、“徽派刻书”、“徽派篆刻”、“新安医学”和“徽剧”等文化门类。

 理坑

       理坑建村于北宋末年,鼎盛于明清。理坑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自古被誉为“书乡”。

 理坑明清官宅约120余幢,大部分保存完整,尤其以“天官上卿”、“司马第”、“官厅(又称“驾睦堂”,后改称“友松堂”)”、“九世同居楼”、“云溪别墅”、“小姐楼”等最为经典。

 茶道人生

        婺源是朱熹故里,又是茶乡,茶道茶俗也别具特色。 

       朱熹一生为官五十年,历事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他的仕途生涯中,当官为民,不仅劝农桑救灾荒,关心民间疾苦,自己常常“豆饭藜羹”。回婺源寻根访祖时,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

        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礼》,礼仪甚严,作为待人的茶礼就更讲究,俗话说“看人上茶分三等”,其意就在此。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贵客来,或遇喜庆,讲究吃“三茶”,即枣栗茶(吃蜜枣煮板栗下茶)、鸡蛋茶(吃五香鸡蛋下茶)、清茶。大年初一全家人要吃三茶;正月来客拜年要吃三茶;婚礼、新女婿上门要吃三茶。

       朱熹以茶论学,影响很大。他给弟子讲学时常以茶为喻,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人生的深刻道理,主张治学要诚意专一,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语类》卷138记载:先生因吃茶罢,曰:“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问:“此理如何?”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

 故园里茶院

        婺源本土盛产的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贩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等“四大名茶”曾被列作朝廷贡品,每年贡茶的数量高达5000斤。

       故园里茶院距县城仅3公里。

 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在朱熹和陆九渊之间展开,因发生在江西广信府铅山县境内鹅湖书院得名。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吕祖谦鉴于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朱、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当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

       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就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

       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争论的实质,都是为了互争正宗教主地位。但是,这次“鹅湖之会”并没有解决两派学说分歧,以后还有更加激烈的关于世界观问题的争论。

     “鹅湖之会”对当时学术界却有很大的影响,鹅湖书院之所以能几百年来永留胜迹,誉满江南,正与朱、陆诸子的“鹅湖之会”有关。

桥乡坑头村

       坑头村位于桃溪景区,是婺源古代民居保留完好的村落之一,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唐朝广明(公元880年)年间,福建三山人潘逢辰始来婺源,定居桃溪(即坑头村),为潘氏始祖。桃溪的下游孔村、豸峰村由此繁衍。

       坑头村有“两多”、“两绝”。

      “两多”中“一多”是自古以来文人仕宦多。村民流传有“进士满街走,秀才多如狗”之说。村谱载:仅明正德至万历年间,该村中进士者就有十一人,任尚书者六人。其中潘璜祖孙三代里出了九位进士,潘璜一人就先后任过吏、刑、工、兵四部尚书。村中“尚书故居”曾有联:“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清初,该村潘姓子弟中举者亦有二十余人,但多研究学问和著书立说。当代台湾著名红学家潘重规即该村后裔。另“一多”是古桥多。至今村中央小溪上历代所建的36座半小型石拱桥,蕴涵着一个意味深长的传说——村中共出了三十七位达官,其中三十六位系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村人允许其各建一桥(谐“轿”音),以示荣耀;而有一位是花钱捐来的,村人只允许他建半座桥,以警后人。 

      “两绝”中“一绝”是村中以一口据说是吕洞宾所掘泉水酿制的“老水酒”,谱载明代宰相严嵩酷爱饮用。“二绝”是村民引溪中活水入宅放养的“冷水塘鱼”,鲜嫩味美而又可入药。

《四书集注》

        理学名著《四书集注》系统地反映朱熹作为集大成者的理学思想,亦是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明清重视理学,《四书集注》成为官定必读注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朱子学”在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在精心研读《朱子语类》,完全采用汉代“章句之学”的方法,从文字训诂入手,句读、注释、翻译,再诠释它的精义。

        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把孔孟儒学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在15世纪影响朝鲜,16世纪影响日本,17世纪引起欧洲的注意,1714年在欧洲翻译出版了《朱子全书》。

        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特别致力于编写童蒙读本,例如《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日常言行、生活习惯,提出道德规范。比如: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朱熹四十多年开门授课,于各地创办书院二十七所,劝人以善,与人为善,其目的在于“社会民风教化”却又远远超越之,部分地提高了民众素质,深刻地“荫及”各地经济发展,还直接培养了大量程度较高的文化人,其弟子中进士就达三百六十二人,九十六位成为南宋重臣。可谓桃李满天下。

 汪口

        汪口因水得名,永川溪东水西流,南侧而去。明清两代,商贾云集,素有“草鞋码头”之称。

       汪口全村姓俞,“俞氏宗祠”就建在两河之口的码头边。

       村中还有“大夫第”、“懋德堂”、“一经堂”、“养源书屋”等巍然考究的古老建筑。

 朱辛双子

        朱熹与辛弃疾之间的深厚友谊有口皆碑。著名理学家陈亮称他们一个是“人中之龙”,身备阳刚正气的一代儒宗;一个是“文中之虎”,压倒一世英豪的奇杰,二人堪称南宋时期的“双子星座”。

        朱熹重“内省”,辛弃疾,重外功,但两人抗金复国的主张是一致的。早在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在给孝宗皇帝《癸未垂拱奏札》中就讲到对金兵南侵,“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是皆天理之自然。”但他的主张总是受到阻挠,便多次辞官不做,以示抗议。

 辛弃疾这位抗金名将也因遭主和派排斥、诬陷被贬,但他抗金意识始终不减。

         共同的命运,使朱熹与辛弃疾更加“相交既久、相见亦深”。辛弃疾对朱熹的学识品行愈见亲敬,在辛弃疾眼里,朱熹是一个隐卧山中的“帝王师”,他希望终究有一天会有“西伯”来把这个怀才不遇的白发隐臣起用。朱熹亦以“施展杰出的才干,以报朝廷”来期许辛弃疾。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给在武夷山冲佑观任职的辛弃疾信中,又以“克己复礼”相勉。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朱熹久病,“正坐整衣冠就枕而逝”,时年71岁。当时,朝廷下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但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风险连累,作祭文以悼之。

 李坑
       建村于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古道纵横交错,更有数十座小桥横跨两岸,形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画卷。

 “伪学”到官学

        中国历史上,用行政命令手段禁锢一个学派、一种学说,屡见不鲜,它并非学派之争,而是排斥异己的政治斗争手段。  

        对朱熹的禁锢也是如此。朱熹主张“修政事,攘夷狄”,也就是整顿南宋自身的政治局面,以期达到“复中原,灭仇虏”的目的。他抨击当时朝廷的腐败政治,得罪了当权派。宰相王淮授意吏部尚书郑丙攻击朱熹,说什么“近世士大夫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政治高压下,朱熹违心向皇帝认罪,承认强加罪状:“私故人之财”、“纳其尼女”。为了显示认罪态度的诚恳,他说出了一句最不该说的话——“深省昨非,细寻今是”,否定自己的过去。他的门生朋友惶惶不可终日,特立独行者隐居于山间林下;见风使舵者改换门庭,从此不再进入朱熹家门;更有甚者,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显示自己并非朱熹一党。结果还是罗织了一个五十九人的“伪学逆党”,朱熹被斥为:伪学之首。  

        这场冤案,9年后终于得到昭雪。朝廷为朱熹恢复名誉,他的学说不再是“伪学”,他的门生朋友不再是“逆党”。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宝庆三年赠“太师”、封“信国公”,绍定三年封“徽国公”,咸淳五年诏赐“文公阙里”于婺源。鉴于他的《四书集注》“有补治道”,提倡学习《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学说,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思溪村延村

        思溪村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落内以青石板铺地,村庄与秀水青山融为一体。现有古民居156幢,是电影《聊斋》的外景地。
延村与思溪村临近,既有枫树、楠木、槐树、竹林等古老名贵植物种类,又有杉木、马尾松和硬阔叶树为主的用才林,山体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徽杭古道

        当年徽州人到江浙地区谋生,主要道路有两条,一条是水路,从新安江到浙江省建德,再到苏杭上海,一条则是走陆路,即“徽杭古道”,翻山越岭,从现在的绩溪县逍遥乡境内到达?浙江的临安县,然后再走向其他地区。

       徽杭古道的关口就是“江南第一关”,这里两峰夹峙,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逍遥河咆哮如雷,潆回跌宕,奔腾而出。在这险峻的石壁上,凿洞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人走在上面,脚下万丈深渊,白浪翻滚,头顶白云蓝天。徽州人为了生存,常常是担着山货,背着踏果(绩溪人外出吃的一种特制的面饼,胡适称它为“徽州人奋斗求生的光荣标志”)只要过了这一关,就算是离乡背井,飘落他乡了。

      “徽州朝奉,自家保重!”这是徽州人送给远行者的一句祝辞。胡雪岩、胡贯三、黄宾虹、胡适等当年都是这样背着装满踏果的行囊,向远离家园的陌生的地方走去……
 

                                                                                                                       (来源:游遍天下)    编辑:昌洁 

 

朱熹《朱子家训》全文

君子所贵者,仁也。
臣子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
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
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
切莫聆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
怨者以直报之,随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
人有大过,以理而喻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
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愤而报横越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
听我之命,天也。
人能如此,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食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婺源旅游,婺源绿茶咨询电话:13755377598 QQ:1219353385 69910359 戴向阳

     

    版权声明:

    凡婺源长溪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婺源长溪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己联系得到同意使用的,应注明"来源:婺源长溪网或http://www.wycxc.com/"和作者姓名并不得任意删改文章和图片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对于注册用户发布在婺源长溪网的图文内容,本站有权转载使用于宣传推广。对于用户发布的任何图文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婺源长溪网注明"来源注明来源XXX的作品(资源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做任何保证,也不对任何采用本站资源引起的后果负责,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部份来源互联网末能查明出处的,如有侵犯版权请电邮至dxy1000@sina.com告之,本网当尽快删除。

    特别声明:在婺源长溪网不得发布侵犯党和国家利益的言论,不得发布泄露国家机密的言论,不得发布有损害他们声誉的言论,不得发布侵犯他人版权的言论等。用户在论坛、留言板以及个人网站上所发布、转载的文章所引起的版权问题以及因文章内包含毁谤、诋毁、攻击他人的信息等一切纠纷或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概不负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联系方式| 汇款账号|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

    赣ICP备10005780号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村委会QQ:69910359 1219353385

    MSN:dxy1000@hotmail.com 邮箱:dxy1000@sina.com 站长:戴向阳 电话:1375537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