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长溪旅游 | 向阳人家 | 长溪绿茶 | 石城旅游 | 婺源旅游 | 刀锋旅游 | 在线留言 | 旅游论坛 | 
最新公告:     婺源旅游摄影咨询!戴向阳 电话:13755377598  [戴向阳  2010-06-15]        
您现在的位置: 婺源旅游 婺源长溪村 婺源绿茶 长溪村 婺源石城 婺源红叶 婺源 >> 婺源旅游 >> 婺源文化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我看见了春之婺源
日暮乡关烟雨中
春色荡漾
花香穿越的睡眠
婺源油菜花开农家乐
婺源:旅游产业链不完善 
婺源清明假期单日游客16
婺源美丽油菜花(组图)
寻“花”作乐在婺源
婺源观花游客日均人数达
更多内容
[图文]婺源:尽善尽美山水画           ★★★
婺源:尽善尽美山水画
作者:郑大中 文章来源:上饶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2-10 19:56:25
分享到:

 

婺源:尽善尽美山水画

婺源旅游网  www.wycxc.com

 

    清代诗人齐彦槐是这样描写婺源山水的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2947 平方公里的婺源山水,如歌如诗入画来,处处优美宜人,是中国大地一颗生态文化明珠。

  

地理人文

  婺源,位于上饶北部。东西分别与浙江开化、常山和景德镇、乐平为邻,南连德兴市,北靠安徽休宁、祁门。山,峰峦连绵叠翠;水,溪流蜿蜒曲折;青山绿水间,四季色彩不同,跳动着田园牧歌的韵律,引人入诗境入画境入梦境。山环水绕的婺源,以山为主体,以水为脉络,以古木古村古桥古亭为点缀,真可谓是乐山乐水乐村居。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婺源县建,县治设清华,隶属江南西道,已有1262年的历史。宋元明清各代,一直隶属徽州管辖;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划归安徽,1949年又划回江西,现属上饶市管辖。

  婺源,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古民居、婺源古宗祠、婺源古桥等都是国家文化保护单位,婺源歙砚、婺源“三雕”、婺源徽剧、婺源傩舞等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婺源理坑、汪口、李坑、思溪、延村等一大批古村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讲孝悌、读诗书,是婺源人的传统。“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书乡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荟萃,自唐至清,全县出进士554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朱弁、朱熹、江永等都是历史文化名人。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被称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婺源民风淳朴,讲究坐不争上、食不争多、行不争先的“三不”礼节。茶道、抬阁等民俗文化艺术,久负盛名。

  婺源,是中国文化最厚重、山水最美丽的乡村。  

  

美在山水

  婺源的美,在山水。

  婺源的山不高,但丰满秀丽。婺源的河不宽,但风光旖旎。山峦绵延的曲线,就是牧歌起伏的韵律。明亮清丽的河流,是美人绰约的风姿。山的绵亘与水的蜿蜒,描绘出了简约生动的美丽画卷。

  村落依山傍水而建,古道宛如飘带一般蜿蜒在村庄与村庄之间。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四通八达的村巷,赤脚的孩童,浣衣的村姑,犁田的老农。村前最惹眼的,是桥,渡,樟。那木桥或石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桥下是清沏无比的山溪水,桥上不时有村人挑着担子走过,让人恍惚间疑是世外桃源。人站在桥上,但见两岸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好似听到悠扬的短笛声。

  古渡口,悠悠又悠悠。石板铺就的码头台阶印痕深深,满是沧桑。渡口边或翠竹掩映,或古树参天,乡情乡韵浓浓又浓浓。登上晃晃悠悠的渡船,“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超然脱俗油然而生于心底。竹篙起落处,波光翻动,舟影摇弋,变幻的光影令人心醉神迷,如梦如幻。或雨天,烟雨迷朦,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坐上渡船,今生无憾。

  古樟,是老外婆家的古樟。汩汩流淌的溪水从古樟的下面穿过,古树与溪水相生相依。又有树干虬曲起伏,或张牙舞爪,或浓荫如盖,亦或几乎就像化石一般,中空的树身上仅剩表皮,但却叶茂枝繁生机勃发,刻写着婺源的古老与新生。

 

坑头古村

  公元880年深秋,福建人潘逢辰携眷避“黄巢寇乱”,一路走到婺源西北部的鹅峰山下,但见两面环山,双溪合流穿坑而过,便停了下来。

  停下之后,潘氏人家坑上垦田建屋,溪岸遍植桃树,繁衍生息至今。这就延存下了今天婺源千年古村坑头村。当年,潘逢辰名此地为桃溪。大概就是想要此建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吧!

  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古村,让人似曾相识。冬日里,青山中依然夹杂着的簇簇红叶,坑上绵延起伏的马头墙,收割后静静的稻田,翠绿盎然的菜园,溪中叮咚叮咚的流水声,村道上时而悄悄走过的人,无不散发着耕读社会的浓浓气息。

  石板铺就的村巷平整光滑,村容村貌无污无秽。村中的马头墙和村后山林中的红叶,在冬日午后的太阳下被染成金黄色。傍晚,秋收后的农田里灌了山泉水,只露出一节节稻兜,平静如镜,倒映着错落的村屋,伴随着袅袅的炊烟,恬静,祥和。村民们依旧过着与祖辈近乎相同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的日子,打发得像流水一样平常。

  走在坑头村条条石板路和座座石拱桥上,又让人感受到从中渗透出来的浓浓书香。据村民说,近20多年来,村里年年有人考取大学,与从前不一样的是,考取大学的女子居多。勤耕苦读,是坑头人的村风。村中至今流传着“进士满街走,秀才多如狗”的谚语。据潘氏宗谱记载,仅明代正德至万历年间,村里中进士者11人,其中,潘璜祖孙三代里出了九位进士,潘璜一人就先后任过吏、刑、工、兵四部尚书。村中“尚书故居”有楹联为证:“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清初,潘氏子弟中举者有25人。穿村而过的桃溪上的36座小型石拱桥,都是为村中36位寒窗苦读考取功名的潘氏子弟而建的。村里还有千年牡丹、“太宰读书处”、“桃溪八景”等人文胜迹。

                                   长溪红枫

  深山古村长溪村,山路一百零八弯,是全国众多驴友摄友称为世外桃源之地,位处西北大山中,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飞瀑、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长溪村最美的是那些祖先留下来的千年古枫,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古枫树上的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特别是晚秋枫叶的红艳,把秋山装扮得分外迷人,成为这一时节的一道风景线。此时村庄四周层峦叠嶂,一条小河绕流于村中,抬头放眼,但见一片片红叶林映入眼帘,倒影中绿树红叶黄叶交相辉映。满山到处都是红色的枫树,村后绵延数里的二百多株香枫红艳似火,远观以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三角形的树叶。极目远眺,远山近坡,满山红叶竞相争艳,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灰白的民居与枫林交相辉映,形成了秋季婺源乡村别样的风光。万叶飘丹,猩红满地,身临其境的你也许会有许多感慨。

  青山、溪流、粉墙、马头墙,漫步于村中,领略山间村民古朴纯情的生活生产,尝一尝农家特产,与他们发音不准确的普通话面对面交流,你会知道许多民俗风情。深幽的古巷里,黛瓦粉墙的老房子,剥落的墙灰拆射着长溪村那遥远的历史。

      在这里,山水、老屋、村民、堂上的字画、器皿、窗栏板上的雕刻松散地混合在一起,没有人为的痕迹,生命中所有的谋划都不动声色,雍容、质朴,与土地、河、树林、目光、梦境,浑然一体。

阆山奇俗

  婺源东北部的段莘有一座海拔800多米的山,叫阆山。山路崎岖,山顶平旷,有水田1500多亩,有茶坡地650多亩,居有2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

  为何叫“阆山”?阆山人说,其意为“空旷,没有水的城。”

  婺源有很多地处重峦叠嶂的群山之中、相对封闭而却秀丽神奇的村落,阆山村就是个典型。这座没有城濠的山巅之“城”,山高水险,进山出山得翻山越岭,自然就成为了人们藏身、躲避战乱与人祸、自然衍生的人间世外桃源了。

  阆山村人,世代过着隐逸的生活。阆山女人极其吃苦耐劳,重活累活肩挑背驼,男人则半劳半读很悠闲,这种习俗很是奇特。虽地处崇山峻岭之上,阆山却有个著名书院,是当地文武双全的汪同创办于1345年,徽州名儒赵泾方、赵汸等都曾到过这里讲学著书。

  阆山人身置九霄的飘然和超脱,与阆山人好读书有关。男人好读书又不在意进仕,只是延续“穷经皓首”之风,因而深得妻子们的欢喜,她们便甘于辛劳了。中国读书人,儒医兼修,好读书的阆山人都懂得中医。至今,阆山很多人对草药药性都很熟悉,生病不看医,自采山中草药调理。

 

鄣山镇山

  大鄣山,地处婺源之北皖赣交界处,诸峰海拔在800—1630米之间,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婺源钟灵发脉地,被婺源人称为“婺源之源”和“婺源镇山”。这在婺源连绵起伏群山中,其气势纵横巍峨,其风致清奇峭拔。

  “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大鄣山主峰擂鼓尖,峥嵘雄壮,如利剑插云,秀出天外,亦幻亦幽。其余诸峰,旋转顿跌起伏,犹如旌旗刀戟,或呈岿然之势,屹立霄汉;或如擎天之状,挺拔伟岸。而群峰之间便是深深的峡谷,深度在300—1000米之间,坡度多在80度上下,裸露岩石呈紫色,峡幽谷深,崖峭壁陡。虽有裸露岩壁,但大鄣山森林覆盖率达91%,尤其是诸高峡深谷生态为原始状态,亚热带的生物物种几乎都可以在此找到,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

  峭拔群山抱青翠幽谷,因而大鄣山的水清奇。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处处是瀑泉池潭溪涧,或冲,或泻,或流,或淌。当地老人说,大鄣山有88道“冲”(落差在10米以上的瀑布)、888条瀑、8888个潭。这是言其多。流淌的清泉,穿行于古滕老树岩石之间,入池,池清见底。奔泻的瀑布,分层分段飞落而下,入潭,潭绿不知深。春夏瀑布,气势磅礴,撼天动地,飞落激扬。秋冬清泉,妩媚秀丽,温文尔雅,轻盈下落。池潭之水汇于溪涧,哗哗哗,轰轰轰,或慢或急出峡谷。而在大鄣山卧龙谷中,有“雄雌”两道瀑布。“雄瀑”从1000米高的峭壁泻下,一跌再跌,三度凌空倾泻,最后形成高达195米的飞瀑。此瀑比“黄山三叠泉”与“庐山三叠泉”气势大得多。另一道“雌瀑”,落差为132米。

  记者 郑大中 文/图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分享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婺源旅游,婺源绿茶咨询电话:13755377598 QQ:1219353385 69910359 戴向阳

     

    版权声明:

    凡婺源长溪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婺源长溪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己联系得到同意使用的,应注明"来源:婺源长溪网或/"和作者姓名并不得任意删改文章和图片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对于注册用户发布在婺源长溪网的图文内容,本站有权转载使用于宣传推广。对于用户发布的任何图文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婺源长溪网注明"来源注明来源XXX的作品(资源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做任何保证,也不对任何采用本站资源引起的后果负责,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部份来源互联网末能查明出处的,如有侵犯版权请电邮至dxy1000@sina.com告之,本网当尽快删除。

    特别声明:在婺源长溪网不得发布侵犯党和国家利益的言论,不得发布泄露国家机密的言论,不得发布有损害他们声誉的言论,不得发布侵犯他人版权的言论等。用户在论坛、留言板以及个人网站上所发布、转载的文章所引起的版权问题以及因文章内包含毁谤、诋毁、攻击他人的信息等一切纠纷或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概不负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联系方式| 汇款账号|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

    赣ICP备10005780号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村委会QQ:69910359 1219353385

    MSN:dxy1000@hotmail.com 邮箱:dxy1000@sina.com 站长:戴向阳 电话:1375537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