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山亦水梦徽州——再行婺源
虽然仅短短几季,再次行走于婺水碧野却象是许久以来一个悠长而又难圆的梦。在错过了金秋的成熟、冬日的恬适和初春的希冀后,孟春时节,伴着最后几句春雨的呢喃,我又踏上了婺源的行程。
车至赋春,或许是田边星星点点的油菜映衬着,与过往不同的是,那熟悉的粉墙黛瓦也少了些许凝固,多了几分清新。无多时,秋口李坑,跃然眼前。暮色朦朦中,悠然踏上石板小径,噙着雨丝,缓缓地挪着。轻轻地转入老屋,除了平添的几串小红灯笼,一切依旧,而我,却并不慌忙打开相机,只坐在门槛上,细细地品着。夜,渐渐地深了,入夜的李坑少了许多游客的喧嚣,更没有太多的灯火,溪水的欢笑却是一直不绝于耳,想象着月色下的溪桥清流,一夜无眠。
伴着几声清啼,顺着九曲十弯的溪水,清晨,我就在村中人们的微笑中寻访着那“柳碣飞琼”和“双桥叠锁”,或许是溪桥的纵横交错,或许是流连于寻常的流水人家,李坑的行程就匆匆地在细雨中结束了。行走在东线的路上,是一直犹豫的。似乎是为了把菜花烂漫的坡地景致留待来年,到了俞式宗祠,只瞟了一眼就立马折回,直奔思溪。
去年到清华镇,走了一路的砂石路基,于是也没到思溪、延村。今年路修好了,时间也宽裕了,下了大道,走了几里老路后,穿过几间民宅,眼前就是村口的廊桥了,不似其他的景点的做作,也没有过多的粉饰,人们依旧在桥上休憩、闲聊,廊桥也和着风雨静静地听着、浅浅地笑着。“敬序堂”和“百寿图”是当然不会错过的,而我却更偏好那没有过多的雕饰的景墙和特别的二重门,忽然间我发现了多少次萦绕在心中的一个梦呓——自然的古拙和不经意间流露的贴切。
挥挥手,别了思溪,穿过清华,溯流而上,一路劳顿,也渐渐入梦了。经过了许久的颠簸后,猛然醒来,理坑已是历历在目。印象中的理坑是官宦之乡,本以为建筑也是大开大阖,不料也如秋口李坑一般,水绕村庄,颇具田园风情,显然是由于境内道路的原因,没有过度开发,也吸引了不少学子前来写生。入夜的理坑,更显江南小村的静谧,登上房东家的晒台,放眼处,街贯巷连,班驳的马头墙映衬着远山,黑的、白的、灰的、绿的浑然一体,明快淡雅。很想多盘桓几日,也多体味体味耕读之乐,待漫天星斗,卧看天河,放纵放纵这悠悠的乡土情思。
顺着溪水,出沱川,寻访网友每每提及的篁村是早已计划了的,当村口那破落的廊桥赫然眼前时,我不禁哑然了,多少年的风雨它都默默地承载着,身躯佝偻了,头却依然高仰。我不敢也不愿再踏上一步,只有默默的凝望,恍惚间,乡土、田园又添了很多很多的思绪,也少了太多的告白。
转沱口、穿浙源、访虹关、逢清华,接下来的行程是在一种别样的心境下度过的,是清新野逸目不暇接,还是幽暗凄迷挥之不去?是与故人重逢般的兴奋,还是如同年少时与长辈交谈般的拘谨?
夜里,我醒了,没有告诉谁;推开窗,天与地,一片漆黑,风也似醉......
带着浓浓的乡梦,又一次别了,我的婺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