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佳饮出深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看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0 13:39:23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佳饮出深山

 

 

 

饮茶时怀着一种品味生活的心情,似乎更容易了解茶的本味。(黄锐提供)


  茶树最早生长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高山多雨的原始森林中,以后经人工栽种和移植,人们逐渐总结出了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背阴的习性。一般说来,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在18℃~25℃之间,低于5℃时停止生长,高于40℃就容易死亡;茶树喜欢潮湿的生长环境,对土壤和空气中水的含量要求都相当高;茶的品质受海拔影响很大,以驰名中外的武夷岩茶为例,有产于山顶的“正岩茶”、产于山腰的“平岩茶”和产于平地溪谷的“洲茶”三种,海拔越高的越名贵。此外,阳光和土壤对茶树的生长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清乾隆青花三清茶碗

   

  古人认为,茶树并没有品种的高低贵贱,所不同的仅仅是生长条件,钟灵毓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出产难得的珍品茶叶,于是便有了“自古名山出名茶”的说法。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名山为例,就能举出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峨眉毛峰、武陵古丈毛尖、青城雪芽等数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茶,可见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健康,对保持茶树旺盛的生命力是多么有利。
 

  陆羽在《茶经》里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木”是对茶树生长特征的赞扬之词。陆羽还用了一连串人们熟悉和喜爱的植物形容茶树: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树一般分为灌木型、乔木型和小乔木型3种,乔木型茶树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有3~5米高,野生茶树甚至能达到10米以上。灌木型茶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一般只能长到一米半到3米,人工栽培的茶树都经过修剪,长得较矮。
 

  茶树原为野生树种,后来逐渐走上了人工栽培的道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传统的茶区集中在南方,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茶区范围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唐代中国有八大茶叶产区,到了宋代,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几乎都有茶乡,明代就已基本奠定了中国现代茶区的分布格局。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野生的茶叶更为名贵,《茶经》就说“野者上,园者次”。唐代每个茶区都要精选最好的茶叶进贡给朝廷专门享用,称作“贡茶”。当时最有名的贡茶是产于浙江湖州顾渚山一带的顾渚紫笋茶,文献记载,为了满足皇室对野生紫笋茶的需要,采茶人要攀登高耸的悬崖峭壁,整个早晨采到的茶叶才刚满一把。唐朝对贡茶的需求量很大,最多时达1.84斤,如此大的需求是野生茶树远远不能满足的,于是很多贡茶也出自人工种植的茶园,只不过品级要稍逊一筹。
 

 

去采茶
 

 

 

 

 

采茶、择叶、焙干。
 

 

云南丽江石头城西南面的石门(香港《中国旅游》图片库提供。)
 

  茶树栽培的历史很悠久。野生茶树经过长时间的人工培育,外在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矮小的灌木为主,生长环境也不再限于山地。唐朝人对茶树的习性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针对茶喜阴的特点,唐人把茶种在背阴的北坡或种在桑树下;茶树一般生长在湿润多雨的地区,但雨量大有可能沤烂树根,对土壤的排水性要求很高,用陆羽的说法,“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唐人据此发明了在茶树两边“深开沟垄”的方法,让多余的水迅速排出,避免茶树根长时间浸在水里。当时种茶以播种为主,移植较少,人们认为,种茶和种瓜一样,需要三年的培育时间,之后才可以采摘。陆羽把全国的茶叶产区分成八块,茶区内的居民很多都从事茶叶的种植和生产,有的地方甚至百分之六七十的居民都以茶为生,种茶、制茶、贩茶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宋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期,茶树栽培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里面就用阴阳互补的理论来完善茶树的种植方法,提出在山坡上种植茶树要选阳面,而在苗圃里种植茶树则要选阴凉处,这是因为山石性阴,长出来的茶叶味道寡淡,需要阳光来中和;苗圃里的土壤过于肥沃,会让茶叶味道强烈,所以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宋人对土壤的透气性更加重视,在土壤中添加糠和焦土,改善土壤结构。茶园的工人每年六月都要给茶树松土、培土,并在夏天最炎热的正午为茶树锄草,把草连根锄起,放在太阳下暴晒,晒干的杂草就用作茶树的肥料。这种把松土、锄草、施肥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可谓一举三得。与唐人在桑树下种茶不同,宋人认为桐树才是茶树最好的搭档,这是因为桐树高大,茶树矮小,可以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茶树夏季畏阳,冬季又不耐寒,桐树在春季很早就长出宽大的叶子,能为茶树提供阴凉;而秋季桐叶早早凋落,在寒冷的冬天正好让阳光投射下来,可以让茶树获得充足的日照。
 

 

采摘季节,茶区的孩子们放假帮家里采茶。


  明朝人在茶叶栽培方面掌握了更系统的知识,他们相信平地种茶会让茶叶沾染土气,而山崖上的茶树能吸收阳光、清风、雨露的精华,因此山区是最好的植茶地点。这一时期还发明了无性繁殖的栽培方法,把茶树的枝条剪下来,另行移植。茶树种植多年后,土壤会慢慢贫瘠,茶树也不再发新芽, 这时候就要砍去老干,或者用火烧去老树,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会从树根抽出新的嫩芽。
 

  采茶一般在每年除冬季以外的三个季节进行,采来的茶叶分别叫“春茶”、“夏茶”和“秋茶”,不同茶季的茶叶,外形、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春茶应该在农历的惊蛰(每年3月6日左右)和谷雨(每年4月20日左右)两个节气前后采摘;太早了茶叶没有完全长成,太晚了茶叶老化出梗,都不是上品。从惊蛰到清明节(每年4月5日)前采摘的春茶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前茶”,也称“头茶”,茶叶的颜色呈淡淡的翠绿,口感纯净而略带青涩。清明节后过两周,即是谷雨,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江南一带都会降下滋润五谷的细雨,也就迎来了春茶采摘的第二轮高峰。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茶叫“雨前茶”,其后采摘的叫“雨后茶”。春茶的价格通常会因采摘时间的早晚,先高后低。一般说来,早春的绿茶被认为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当年的茶叶是新茶,而存放了一年以上的茶叶就是陈茶了;绿茶和乌龙茶以新为佳,普洱茶却是日久味更醇,陈年价更高。
 

  采茶还要看准具体的天气状况。陆羽规定,阴天有雨不能采茶,晴天有云也不能采茶。后人对此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发展。在平地上的园圃里采茶,最好选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清晨,因为太阳一出山,强烈的阳光就会令茶叶萎缩失去水分,这样的茶叶加工以后口感会大打折扣。山间的雾气较大,采茶则需要等到日出雾散以后,有人认为,这时候采来的茶叶能止咳祛痰,治疗各种疾病。采茶要用干净的指尖,而不能用手指,因为手指上可能沾有灰尘和汗渍,会污染茶叶。采来的茶叶要经过分拣,分成各个品级,不同品级的茶叶不能掺放在一起。
 

  茶树的叶子是制茶的主要原料,往往在它还是嫩芽的时候就采摘下来,叶片越是鲜嫩,加工以后味道越好。茶树新枝上的顶芽和嫩叶的背面均生有茸毛,这是新茶清鲜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在同一枝梢上,新芽上的茸毛最多,而且又密又长,其次是幼叶,再次是嫩叶。随着叶片成熟,茸毛渐稀渐短而后脱落,这样的叶子制成的茶叶属于劣质品,或者根本不适合用来制茶。
 

 

秋季正是武夷山乌龙茶的采摘季节。

 

 


 

贴士:

从不打农药,没有任何污染的高山云雾茶,一斤起邮,茶农价格!

    绿茶推荐:江西婺源绿茶是中国十大绿茶之乡,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所产绿茶持续12年通过欧盟有机茶严格的检测标准,占据欧州绿茶市场70%以上的份额。所产制的茶叶具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醇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特点,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绿色有机健康饮品.而产于婺源高山之中的高山明前绿茶,更是这个中国最美乡村的茶叶精品中的精品.高山中产制的明前绿茶,枝叶鲜美,轻尝啜口,幽幽兰花之香漾然胸中,心中烦杂之念全然化去。因为山高雾多茶味醇厚,不但茶味清香怡人,且耐久多泡,茶味香浓,喝后回味甘甜。茶出于高山之嫩叶,在云滋雾养中生长。春来发新枝时,登岩采摘,采摘一芽二叶,小锅香柴精心烘焙制作。500克特级精致婺源明前仙枝,需要7万多个嫩芽。因明前茶来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中茶叶常年与山中野生兰花相伴相生,茶叶闻之隐有兰花花香,是婺源绿茶中的上品。而婺源绿茶的精华在长溪村,长溪村是一个极僻远的山村,村中的茶叶全部生长在云雾笼绕的大山中,制作的茶叶来自近千米的高山茶树鲜叶、不用化肥,从不施农药,没有任何污染,正是人们所理想的绿色有机茶,这种高山中常年雾气笼罩而产出的茶叶,全程手工制作,更是茶叶中的上品珍品。有喜欢婺源这种原汁原味高山云雾绿茶的茶友可与江西省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的当地茶农戴向阳联系,他可以提供自家生产手工制作的正宗质好具有兰花香的高山农家绿茶,他在网上卖茶己有多年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江西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报道过这个新型农民在网上卖茶和推介家乡旅游的事迹,今年又获中央文明办“全国诚实守信好人”表彰,是省、市、县”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在全国各地茶友中有良好的口碑。茶友们都说,在茶农戴向阳这里买茶,茶好,买得放心,喝得开心!大家有时间可以到他的婺源高山绿茶网http://www.wycxc.com 了解一下婺源绿茶的知识,也可以和他交流茶艺,他的电话是13755377598,可以加他QQ 1219353385 69910359或是dxy1000@sina.com电子信件交流。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 茶农戴向阳网上卖茶

/lc/lc/201009/2111.html

婺源长溪高山茶介绍

/lc/xh/201004/35.html

农民网上诚信卖茶拓市场

/lc/mt/201005/574.html

戴向阳入选“中国好人榜”

/lc/mt/201006/928.html

此境在寻仙,婺源去采茶 (图)

/lc/sspc/201008/1649.html

到长溪深处做一回采茶女

/lc/sspc/201008/1520.html

我和野茶有个约定

/lc/sspc/201103/3215.html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