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长溪旅游 | 向阳人家 | 婺源旅游 | 长溪绿茶 | 桂祥老师 | 刀锋旅游 | 在线留言 | 婺源老家旅游论坛 | 
最新公告:     婺源旅游摄影咨询!戴向阳 电话:13755377598  [戴向阳  2010-06-15]        
您现在的位置: 婺源 红叶 长溪 婺源旅游 婺源天气 婺源地图 婺源绿茶 长溪村 摄影 茶 绿茶 自驾游 旅游 >> 婺源旅游 >> 婺源文化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婺源徽商的八大特点
江西婺源境內未開發的淨
婺源:白墙黛瓦古民居和
江西婺源---江岭风光(组
三月徽州 • 江西婺
一桌美味可口的婺源农家
婺源程村,太美了!
湖南旅游考察报告
说透婺源不容易
婺源获得“中国网民最喜
更多内容
婺源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
婺源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婺源县政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06-04 19:14:34

 

婺源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200812号,国家文化部批复,同意在江西省婺源和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时候续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国家设立的第二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跨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标志着徽州文化生态资源将进入整体,动态性保护大好机遇期。保护区建设必将给婺源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婺源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加强徽文化遗产保护,将其作为建设婺源文化强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实。

 

婺源县徽文化遗产概况。

 

     近几年,在婺源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实验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丰富大阶段性成果。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工作。公布了第一批共1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4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积极申报,保护传承活动开展。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三是通过申报,审核,公示等严格程序,从全县筛选出秋口镇长径村《儺舞》,华龙木雕厂《婺源三雕》,有鸿徽雕厂《婺源三雕》,朱子艺苑《歙砚制作技艺》,婺源茶校《茶艺》,婺源徽剧团《婺源徽剧》六家单位,命名为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承担传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四是选择了长径村,汪口村,砚山村等诺干个古村落环境保存完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立“婺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小区”,着手编制小区保护规划,整体保护小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建筑风貌,民俗风情和文化空间。

 

《二》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大对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对列入四级保护的重点古村落和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等待抢救保护的徽州古建筑古民居,通过各级政府,景区经营单位,村集体投入和村民自筹等多渠道筹措经费,采取措施进行科学保护。目前,婺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1个,其中婺源傩舞已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理坑村,汪口村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化遗产资源之丰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居前列。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虽然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宣传不足,没有形成保护的合力,当前,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全县徽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徽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之间,研究文化遗产大各科学之间必须协同配合;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力量,让广大群众自觉担负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此项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尚处于观望状态。

 

      《二》投入不足,普查,抢救,保护经费缺乏。徽文化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工程,其宣传展示活动,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文物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国家和省,市还没有明却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资金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婺源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受群众体出现断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来源于乡村,发展于乡村,但由于当前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经常性,长期性大展示平台,很多传统民俗项目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要求,受群众体越来越小,生存空间逐渐萎缩。像儺舞,抬阁等传统民俗文化在全县中老年人中还具有一定影响,而年轻一代大多对其不了解,不熟悉,更谈不上热爱和保护,传承。

 

     〈四〉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婺源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还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过程中,一些精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知识大高级管理和高级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不能适应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要求。

 

      〈五〉缺乏专门性的保护法规和有效大保护机制。我国对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已经滞后,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严重滞后,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创,传承,传播进行保护,传承人的利益时常遭到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需的资金,队伍,政策配套等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加强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今后,试验区建设要继续坚持非物质文化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把握重点项目,做大载体平台,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扩大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力争早日将试验区升格为保护区。

 

〈一〉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担负着保持民俗文化独特性的重要职责。保护和利用好婺源的徽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繁荣婺源文化,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为此,要充分宣传婺源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和传播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婺源的徽文化遗产,提高社会对徽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徽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二〉   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保护工作经费。一方面省,市,县财政要安排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确保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费和重点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保护经费。要划出相当的资金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具体传承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

 

〈三〉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保护工作规范化发展。要把加强徽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加快婺源文化强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全面的长远的切实可行大规划,做到有组织,有规划,有措施,实现徽文化遗产

〈四〉    徽派民居皖南赣东北一带,为古代徽州之地,这里山川秀丽,物产富饶,自明中叶以后,徽商崛起,当地经济也比较发达。徽商们在全国各地经营盐,典当,木材等行业。这些徽商在

文章录入:戴向阳    责任编辑:戴向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婺源旅游,婺源绿茶咨询电话:13755377598 QQ:1219353385 69910359 戴向阳

     

    版权声明:

    凡婺源长溪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婺源长溪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己联系得到同意使用的,应注明"来源:婺源长溪网或http://www.wycxc.com/"和作者姓名并不得任意删改文章和图片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对于注册用户发布在婺源长溪网的图文内容,本站有权转载使用于宣传推广。对于用户发布的任何图文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婺源长溪网注明"来源注明来源XXX的作品(资源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做任何保证,也不对任何采用本站资源引起的后果负责,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部份来源互联网末能查明出处的,如有侵犯版权请电邮至dxy1000@sina.com告之,本网当尽快删除。

    特别声明:在婺源长溪网不得发布侵犯党和国家利益的言论,不得发布泄露国家机密的言论,不得发布有损害他们声誉的言论,不得发布侵犯他人版权的言论等。用户在论坛、留言板以及个人网站上所发布、转载的文章所引起的版权问题以及因文章内包含毁谤、诋毁、攻击他人的信息等一切纠纷或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概不负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联系方式| 汇款账号|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

    赣ICP备10005780号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村委会QQ:69910359 1219353385

    MSN:dxy1000@hotmail.com 邮箱:dxy1000@sina.com 站长:戴向阳 电话:1375537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