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豸峰(婺源)
洪忠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04月10日
一场雨后,阳光依次打开了山峦与村落的层次。先前醒来的油菜花,左顾右盼,开始酝酿和铺展村庄的无限春意。十八里桃溪云水相映,显影着豸峰千年古村的韵味。
豸峰、孔村、坑头三个古村,仿佛是缀在桃溪盛装上的三粒扣子,鹅峰山下的桃溪源是三个村庄共有的源头。一千一百多年前,福建三山人潘逢辰看中了鹅峰山下的风水,从安徽歙县黄墩转迁婺源坑头,成了桃溪潘氏始祖。学而优则仕,可谓在桃溪潘氏家族体现得淋漓尽致,“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让门庭闪烁着持久的光耀。桃溪下游的孔村、豸峰由此繁衍。清代以前,豸峰名为“寨峰”,之所以改名“豸峰”是为避结寨谋反之嫌。
“成义堂”是豸峰总祠“企贤堂”遗存的一个分祠,宛如豸峰这根大树上的一个枝丫。目睹祠堂建筑的气势,不难想象豸峰曾经旺盛的景况。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成义堂,围廊、寝殿、廊间组成繁复的建筑结构,精美的雕饰,呈现着过往的奢华。正堂上方,365块木榫组成螺旋斗拱的八角穹藻井,仿佛寓示着由一个个日子组成的岁月。斗拱上的莲台、木雕龙凤,月梁梁托上木雕狮子倒挂,诠释着民间图腾的意象与心中的祈愿。祠门朝临桃溪,入口八字照墙,古桂蔽阴的水磨青砖门头上,“通奉大夫晋三公祠”的字样清晰可辨。徜徉在豸峰深幽的古巷中,让人觉得连屋檐下的砖缝里,都积攒着远古的静谧与记忆。
沿桃溪溯流而上,我看到清澈明晰的桃溪水,正映着豸峰村民生活的安然与鲜活:溪埠上,几位村妇在利索地洗菜浣衣,彼此交流着村里村外的趣闻旧事,几只鸭子想靠近凑个热闹,村妇一甩手,它们便又游回了溪中;桃溪边暖阳下,几位老人在闲聊中择着菜,一位刚摘野菜回来的新妇,一脸幸福地抱起婴孩;巷口,三五稚童追逐着,用山竹水枪打着水仗……
在简陋的村委会办公室里,我们一行与村中几位老人聊天,一起沉湎在豸峰过去的时光与民俗风情之中。你一言我一语,讲的是地方方言,话题绕不开豸峰“寨冈文笔”、“田心石印”、“回龙顾祖”等景观和“孝子坊”、“节妇坊”、“大夫坊”、“社王庙”遗址,还有正月十八祭汪帝风情活动,以及生辰寿诞礼俗……接近中午,村委会对面的食堂里飘出腊肉煮笋和粉蒸菜心的鲜香。开饭时,餐桌上海碗大盘,俨如豸峰村民一样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