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的茶室丝竹和鸣,将品茶人带入空灵平和的境界。
饮茶的习惯在中国人身上可谓根深蒂固,口渴的时候以茶解渴,酒醉的时候以茶醒酒,饭后喝一杯清茶帮助消化,熬夜工作的时候,茶更是提神醒脑不可或缺的饮料。中国茶道把品味茶的过程提升为一种技艺,爱茶的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超脱现实的瞬间感受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要真正领略到茶的真味和饮茶的乐趣,从中获得高雅的艺术享受,从而达到身心和谐、修心养性的境界,是需要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的。饮茶体现着中国式的生活美学。
后人品茶、评茶、鉴茶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由《茶经》和斗茶演变而来的。好茶需要好水,这样才能有上好的味道,因此古往今来的爱茶人都把水看成饮茶的关键。“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是千古流传的名句,浙江杭州的虎跑泉天下闻名,是饮用龙井茶最好的搭配。陆羽认为,煎煮茶以源头活水为贵,山水中从白色的石隙里流出的泉水最好,喷涌而出或飞流直下的水常饮会让人颈部产生疾病;山谷中凝滞的死水不能饮用;江水要选用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段,这里的江水不易受到污染;井水要选那些有水波泛起的深井。陆羽还把全国各地的水排出座次,分成了20个等级。在陆羽的时代,还有人把长江下游的南零水评为天下第一,江苏无锡的惠山泉水评为第二。南零水位于今江苏金山一带,需在子、午两个时辰内,用长绳吊着铜瓶深入水下取水,方为南零水。由于南零水很难汲取,“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水就成了嗜茶者趋之若鹜的对象。唐朝的一位宰相为了能经常喝到惠山泉水,利用权势设置专门的“水递”机构,让人千里迢迢把泉水从无锡运到长安供自己享用。
清代制壶名家陈鸿寿设计的石瓢提梁壶
对于饮茶器具的严格规定是中国茶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茶经》中记载了二十四种茶具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煎水的风炉、夹炭的火筴、搅水的竹筴等。茶具不仅能让茶的芬芳得以充分地展现,还配合茶艺的展示和茶汤的色泽,为人提供视觉上的美感。陆羽认为白色、黄色和褐色茶具不宜用,因为和茶的颜色过于相近,这和今天用玻璃杯喝绿茶以观察茶叶在杯中的浮沉变化的道理是相同的。
宋代发明了茶瓶专门用来煮煎茶的水。当时的达官贵人追求豪华,认为黄金质地的茶瓶最好,白银、铁器、瓷器和石器次之。宋人茶盏尚黑釉瓷,因为宋人点茶时要让茶汤泛起白色的泡沫,黑釉茶盏与白色泡沫相映成趣,被视为茶具上品。明代,随着散茶泡饮风尚的盛行,唐宋的茶具也被弃之不用,茶壶应运而生。以小壶泡茶,从16世纪末流传至今,已有400年历史了,当时最时尚、最名贵的莫过于产自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壶。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喝茶时每人一壶,随斟随饮,自得其乐,方为真趣。
清代陶艺名家陈鸣远制作的紫砂茶壶。
茶树是“南方嘉木”,山岚雾霭、明月清风,造就了茶的独特品貌,因此中国茶道讲究在啜饮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享受超脱现实的美妙境界。明朝的茶书《茶疏》对适合饮茶和不适合饮茶的时间、场合和环境作出了很多界定,说闲适的时候适合饮茶,忙碌的时候则不宜饮,因为忙时饮茶不及细品,是对好茶的浪费;轻阳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荷亭避暑、小院焚香的时候适合饮茶,而在破败的屋子或是厨房、市井、附近有小孩哭闹的地方都不适合饮茶。另一本茶书《茶解》也谈到,夜里在深山独自烹茶,水煮沸的声音和窗外的松涛声交相呼应,室内氤氲着淡爽的茶香,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总之,饮茶要避免喧闹和不洁的场合,比如听昆曲的时候宜饮,看杂戏的时候则不宜饮,因为昆曲悠扬简远,杂戏则过于喧闹。
品尝功夫茶前先温洗茶具。
将乌龙茶缓缓放入紫砂壶中。
茶味至清,它体现的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浓缩着中国人宠辱不惊、知足常乐的处世哲学。饮茶不像饮酒,要人多方显热闹,热闹正是饮茶所要规避的。古人认为饮茶人少为贵,有了与自然的交流,即便是一人独饮也不觉冷清。正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安贫乐道正是茶的内在精神。至交好友,灯下品茗,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最好写照;汉字中品茶的“品”字就是三个“口”的叠加,活脱脱描画出三人围炉而坐的生动场景。多嘈杂的混乱场面,会丧失品茗的雅趣和情调。
清代陶艺名家杨彭年制作的紫砂茶壶。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期在宋朝,茶道自然在这时也达到了高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寻常百姓,饮茶的习惯蔚然成风,由唐代茶农发明的比试茶艺的“斗茶”活动风行全国,上层统治者和文人也参与其中。斗茶,有一个文雅的说法叫“茗战”,主要比试三点:茶、水、器。茶是当年的新茶,以龙凤团饼最为名贵;煮茶的水首选泉,江水、雨水或雪水次之,井水最差;饮茶的器具以福建建窑生产的黑釉瓷最佳。斗茶的过程颇为复杂,首先要把杯盏温热,然后开始煎水,也叫“候汤”。宋人煎水一般用茶瓶,因此不能像唐人那样可以直接观察“三沸”的过程,而仅能凭借听力。宋代的茶书记载了听声辨水的方法:茶瓶里的水发出的声音好像蝉鸣虫唱是“一沸”,好像车辆远远驰过为“二沸”,好像松涛阵阵的声音出现时就是“三沸”。饼茶需要捣碎后再磨碾,磨碾得越碎越好,而且磨碾后要立刻调茶,放置时间不能太长。宋人喝茶是连汤带末茶一起喝下,水温非常重要,水温过低,末茶会浮在水面,水温过高,又会沉到水底,这两种情况都要尽量避免,因此当时人认为“候汤最难”。一些人主张,水沸腾以后先放一放,这样的温度恰好合适。
提起开水壶从高处冲开水入茶壶,使茶叶均匀受热。
接下来把研碎的末茶放在杯盏中,兑入少量沸水,调成膏状,称为“调膏”。然后是点茶的过程,拿水瓶的手臂要灵活转动,让瓶中的水形成稳定的水柱,水柱不能时断时续,忽粗忽细;水注满杯盏六分左右的时候,水柱戛然而止,不能残留零星水滴。点茶的同时用茶筅不断地旋转搅拌,以手腕带动手指,轻重适度,缓急有度,让茶汤泛起纯白的汤花。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把调膏、点茶的过程总结为七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手法。
怎样确定斗茶的输赢结果呢?首先是目测汤色和汤花的优劣。饼茶在制作过程中榨去了茶汁,因此烹茶完成以后汤色应该发白,纯白表明茶叶鲜嫩、制作精细,是最上之选。汤色发青说明“蒸青”的火候不够,泛灰表明蒸青火候过猛,泛黄说明采摘的是老叶,发红则表示烘焙过度,这些都是劣等茶的标志。汤花的品鉴更考究。汤花泛起时要均匀细密,观之如疏星朗月,甚至幻化出鸟兽虫鱼的形状,而且贵在经久不散,汤花要紧咬盏沿,不能很快消失。如果汤花散去,就会在杯壁留下水痕,当时就是以水痕出现的早晚来裁定输赢,水痕出现得越晚,就越容易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正因为宋人重视汤色的纯白和咬盏的持久,茶具就成了决定斗茶胜负的关键因素。当时斗茶者最喜爱建窑的黑釉兔毫盏,这种杯盏色泽油黑反衬出茶汤的洁白,内壁有兔毫般的花纹与汤花相映成趣,因此大受欢迎。也是出于斗茶的需要,宋人把茶叶为白色的稀有茶树当作无上的珍品。
将第一泡茶汤循环均匀地点入闻香杯。
目测过后是品尝,味以“香甘重滑”为全,香以“入盏则馨香四达”为妙。经过综合的评定,才能决出斗茶的胜者。两位颇有影响的文人苏轼和蔡襄的斗茶故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蔡襄“参战”的茶品质好,选用的又是驰名天下的惠山泉水,本该取得胜利;但苏轼别出心裁地用竹沥水(烘烤过的竹子,中药之一)参赛,反而后来居上,取得胜利。
将壶中剩余茶汤均匀点入杯中,表示对客人同礼相待。
将第一泡茶泡淋在紫砂壶上养壶。
将品茗杯盖在闻香杯上。
随着散茶全面替代团饼,宋人的斗茶之趣也烟消云散。此后,再未出现以一种广泛的社会参与为特征的“茶道活动”。今天,流传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的功夫茶虽然被冠以“茶道”之名,却往往流于茶艺展示。
功夫茶是广东潮州地区特有的传统风俗,从唐代流传至今,不仅是贵客临门的第一道重礼,还是许多飘泊异乡游子认祖归宗的仪式。所谓“功夫”是指娴熟的理茶技巧,饮用正宗潮州功夫茶要谨遵清末至今形成的固定的规范,一般主客只限四人,这与明清茶人主张茶客应“素心同调”、不宜过多的习惯是一脉相承的。客人落座后,主人开始操作,不仅茶具如古玩般精致考究令人着迷,茶叶的品质、水质和沏、斟、饮都大有讲究。功夫茶的茶具首推紫砂陶器,茶壶越小越好,通常所见大约只有拳头大小,茶杯也只有半个乒乓球那么大。小巧玲珑的茶具是为了现饮现酌,保持茶味的新鲜。功夫茶一般都冲泡乌龙茶。泡茶以前要用热水洁壶淋杯,提高杯盏和茶壶的温度,接着把茶叶放入壶中,大约七八分满,泡后能够充满整个茶壶为宜。然后从高处投入沸水,这是第一泡茶,功夫茶的第一泡茶是不喝的,目的是除掉茶叶上附着的灰尘和杂质,要马上倒掉。然后重新注入沸水,直到溢出茶壶为止,用壶盖刮去漂浮的余沫,盖上茶盖,用沸水浇淋整个壶身,一是为了冲掉壶身上的余沫,二是提高壶身温度,让茶叶尽快出香。一两分钟后,就可以品尝这第二泡茶了。斟茶的时候要低斟,保持水温之余,还不会激起泡沫。功夫茶倒茶的手法很不寻常,需要把每个人的杯子并置一处,倒茶的时候水流不断,迅速从一个杯子转移到另一个杯子,这叫“关公巡城”,目的是让每人杯中的茶浓淡一致,也是表示主人对所有的客人一视同仁的态度。壶中茶水快要倒完时,所剩茶汁要点到每人的杯中,点到最后一个杯子的时候,正好壶中茶水全部倾空,这叫做“韩信点兵”。最后是品茶的过程,顺序是观茶色、闻茶香,最后才入口啜饮。喝功夫茶也有规矩,不能马上喝,要先用凉开水漱口,以保证品到茶最纯正的滋味。饮时用舌头呷着缓缓咽下,不能一饮而尽,而要细酌慢品。功夫茶碱性大,味道浓,初饮会稍觉苦涩,但愈饮愈觉茶香甜润。一边饮茶,一边谈天说地,人也神清气爽起来,心境恬淡悠闲,这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崇尚自然,无拘无束的茶道精神,传递着中国特有的人情味——温厚醇正,含蓄深沉。
清末支泉汉君壶
将闻香杯中的第二泡茶汤倒入品茗杯中。
闻香杯中留下了浓郁的茶香。 端起品茗杯,先闻茶香,再品茶味。
清乾隆宜兴紫砂胎珐琅彩描金菊瓣壶
贴士:
从不打农药,没有任何污染的高山云雾茶,一斤起邮,茶农价格!
绿茶推荐:江西婺源绿茶是中国十大绿茶之乡,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所产绿茶持续12年通过欧盟有机茶严格的检测标准,占据欧州绿茶市场70%以上的份额。所产制的茶叶具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醇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特点,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绿色有机健康饮品.而产于婺源高山之中的高山明前绿茶,更是这个中国最美乡村的茶叶精品中的精品.高山中产制的明前绿茶,枝叶鲜美,轻尝啜口,幽幽兰花之香漾然胸中,心中烦杂之念全然化去。因为山高雾多茶味醇厚,不但茶味清香怡人,且耐久多泡,茶味香浓,喝后回味甘甜。茶出于高山之嫩叶,在云滋雾养中生长。春来发新枝时,登岩采摘,采摘一芽二叶,小锅香柴精心烘焙制作。500克特级精致婺源明前仙枝,需要7万多个嫩芽。因明前茶来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中茶叶常年与山中野生兰花相伴相生,茶叶闻之隐有兰花花香,是婺源绿茶中的上品。而婺源绿茶的精华在长溪村,长溪村是一个极僻远的山村,村中的茶叶全部生长在云雾笼绕的大山中,制作的茶叶来自近千米的高山茶树鲜叶、不用化肥,从不施农药,没有任何污染,正是人们所理想的绿色有机茶,这种高山中常年雾气笼罩而产出的茶叶,全程手工制作,更是茶叶中的上品珍品。有喜欢婺源这种原汁原味高山云雾绿茶的茶友可与江西省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的当地茶农戴向阳联系,他可以提供自家生产手工制作的正宗质好具有兰花香的高山农家绿茶,他在网上卖茶己有多年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江西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报道过这个新型农民在网上卖茶和推介家乡旅游的事迹,今年又获中央文明办“全国诚实守信好人”表彰,是省、市、县”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在全国各地茶友中有良好的口碑。茶友们都说,在茶农戴向阳这里买茶,茶好,买得放心,喝得开心!大家有时间可以到他的婺源高山绿茶网http://www.wycxc.com 了解一下婺源绿茶的知识,也可以和他交流茶艺,他的电话是13755377598,可以加他QQ 1219353385 69910359或是dxy1000@sina.com电子信件交流。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 茶农戴向阳网上卖茶
/lc/lc/201009/2111.html
婺源长溪高山茶介绍
/lc/xh/201004/35.html
农民网上诚信卖茶拓市场
/lc/mt/201005/574.html
戴向阳入选“中国好人榜”
/lc/mt/201006/928.html
此境在寻仙,婺源去采茶 (图)
/lc/sspc/201008/1649.html
到长溪深处做一回采茶女
/lc/sspc/201008/1520.html
我和野茶有个约定
/lc/sspc/201103/3215.html